真正政党内阁(1918年9月29日至1921年11月4日)。虽然这与世界
激烈变化不可同日而语,但是政党内阁
成立依然算是
个相当大
变化。
们在序章中已经说明过,当在战争中出现大量
死伤者,国家就有必要更新社会契约。第
次世界大战这样
总体战也不例外。三个帝国崩溃后分别成立
共和国,这也是新
社会契约形成
表现吧。另外,这场战争中
参战各国普遍都付出
极大
代价,因此出现
通过建立国际组织来避免战争再次发生
构想,这种构想在1920年以国际联盟
形式实现,而国际联盟某种意义上也象征着第
次世界大战相对之前
战争所具有
新
特征。
在帝国主义时代,个国家拥有殖民地被视作理所当然。但在第
次世界大战后,对于这种行为
批评开始出现
。对于殖民地
竞争正是大战发生
原因之
,各国也由此开始反省殖民制度。所谓帝国主义,
般是指某个国家对其他国家进行支配,从而使自身处于政治与经济上
优势地位。
直以来,以国家之名公然掠夺殖民地以及发展保护国等行为,在这以后不会再得到无条件地承认
。当协约国
方处理原属德国
殖民地时,国际联盟采取委任统治
形式。赤道以北
南洋诸岛等原属德国
殖民地,正是通过委任统治
方式落入
日本手中。
日本贯追求
目标
虽说掠夺殖民地行为已经不再被认可,但世界也不会在转瞬之间就变成满是圣人君子
地方。必须承认
是,委任统治在本质上与殖民统治并没有区别。不论是正式
还是非正式
,在殖民地方面,日本从这次大战中获得
什
呢?日本对于殖民地
态度,是否与在过去
战争中
样呢?让
们先来看看这
点吧。
日本通过甲午战争,获得中国
台湾和澎湖列岛;通过日俄战争,获得
关东州(旅顺、大连
租借地)、东清铁路
南部支线(长春到旅顺)和其他附属
煤矿及铁路沿线
土地,并在日俄战争结束5年后
1910年(明治四十三年)吞并
韩国;在第
次世界大战中,日本获得
德国在山东半岛
权益以及赤道以北
德属南洋诸岛,这些都是日本逐步取得
。此前
们提到过
马可·皮第教授是美国顶尖大学之
斯坦福大学
研究者,他对日本
殖民地统治
特征很有研究,皮第教授认为:
在近代殖民帝国当中,像日本这样以清晰
战略思考为导引,并在z.府领导层内部有着对于战略
慎重考虑和广泛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