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不断从德国获得赔款,再用这些赔款偿还美国战争借款。这些借款
金额是天文数字,
看过
份资料,当时着实被吓
跳,因为上面居然是直到1985年为止
借款偿还计划。也就是说,美国对英法
借款数额之大,已经到
需要偿还60年以上
程度。当时,各国对美国
战争债务分别为:英国42亿美元、法国68亿美元、意大利29亿美元。
只要想象下这样庞大
金额在各国之间流动
情形,就不难预料,这种流动不仅需要严密
计划,而且其中任何
个环节都不能发生问题,
旦出现问题,就有可能导致世界经济整体陷入危机。整个计划最重要
就是要让德国尽早实现产业复兴,通过向世界出口其优秀
产品来持续地支付战争赔款。
因此,凯恩斯要求美国在尽可能降低德国赔款金额同时,也应该放宽英法所背负
战争债务
偿还条件。但是,美国在巴黎和会上并不同意这位经济学家提出
意见,主张英法应当首先偿还债务。
这时人们总会不禁产生这样想法:1919年
时候,如果像凯恩斯建议
那样,将德国赔款
金额控制在
个相对较低
水平,是不是就不会发生1929年
大萧条
。这样
来,第二次世界大战可能也就不会发生
。然而,凯恩斯
意见却没有被采纳。最后,凯恩斯留下
句“你们美国人是压伤
芦苇”,离开
巴黎。大家知道凯恩斯这句深沉
台词是模仿
谁
话吗?
——帕斯卡“人是
根会思考
芦苇”吗?
其实这句话出自《旧约圣经》中《以赛亚书》第三十六章第六节:“看哪,你所倚靠埃及是那压伤
苇杖,人若靠这杖,就必刺透他
手。”也就是说,凯恩斯通过把美国比作“压伤
芦苇”来批评美国不可靠。凯恩斯在《凡尔赛和约
经济后果》中,以相当大
恶意描写
巴黎和会上
威尔逊总统。
虽然他手很大而且很有力气,但是并不灵巧,从第
印象来看,不管他在其他方面多有地位,却丝毫感受不到学者
气质或是相应
学识。……大家普遍相信,总统在
大帮顾问
协助下,已经准备好
个全面
计划。不仅包括有关国际联盟
内容,也有“十四点和平原则”
具体实施方案。然而,实际上总统还没有任何计划。……他
构想不仅如浮云般模糊不清,而且也不全面。
相当过分说法吧。威尔逊曾担任普林斯顿大学
校长,是
位学者型
政治家。凯恩斯却断言这样
人没有学识,批评他
理想没有实质内容,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