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烈淞沪会战
在第四章最后,
们提到过胡适在1935年做出
论断。1941年,胡适作为中国驻美大使,在美国华盛顿见证
太平洋战争
爆发。胡适在1935年
论断中,呼吁中国z.府做好准备,在三四年
时间里承受住日本进攻中国内陆并全面封锁海岸线
压力,然后才能等来美苏
参战,让局势转变。接下来,
们就把视角转向中国战场。在本土抗击侵略
中国,其抗战
决心确实非常坚定。
1937年7月在北京郊外引爆中日全面战争,从华北地区扩大到
华东,国际大都市上海也成
战场,中日双方进行
包括空战在内
激烈战斗。上海
战斗从8月13日开始,
直持续到11月9日。根据记录,在将近3个月
战斗中,日本陆军阵亡9115人,伤31257人。在8月13—21日
8天时间里,海军
死伤人数就达到
465人。中国军队
顽强作战给日军造成
相当大
损失,在参谋本部派往前线观察战况
西村敏雄
报告中,可以看到这样
记录:“敌军
抵抗非常顽强,其第
线兵力约有19万人。”
外务省亚洲局局长石射猪太郎在8月17日
日记中也显得很没底气:“中国将大批部队派往上海,企图歼灭陆战队,面对这种情况,可以支撑几天呢?陆战队总部不会被攻陷吧?”这里提到
陆战队,是指日本海军为
进行地面作战而设立
部队,正式名称是海军特别陆战队,总兵力约为5000人。外务省
*员担心这支部队会被全部歼灭。
伊东政喜作为第101师团师团长参加
上海战事,他在与中国军队真正交手之前,曾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他(指蒋介石)应该是想通过持久战,来求得第三国
同情或是俄国(苏联)
支援。蒋介石这种把希望寄托于外国
态度,真是可悲。”伊东政喜认为,中国在上海建立起牢固阵地,拼命坚守,做出
副拼死决战
样子,只是为
获得苏联或其他第三国
援助。但是,当他与中国军队实际交战以后,其看法出现
极大
转变。伊东是参加过日俄战争
老将,他在10月10日
日记中写道:“敌人
顽强堪比日俄战争时在旅顺
俄军,在某些方面可能还在其之上,不论
方如何炮击,似乎都要坚守至全体阵亡为止。”他认为,与日俄战争中旅顺会战时表现顽强
俄军相比,中国军队有过之而无不及。
中国军队作战如此顽强,首先当然是因为“九八”事变以来,日本所做
种种侵犯中国主权
行为,使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