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之前1940年11月11日,英国海军
攻击机群就奇袭
意大利
塔兰托军港,用鱼雷攻击
停泊在军港中
意大利军舰,塔兰托军港
水深只有14米。所以日本海军所做
努力,其实就是将这14米
深度进
步降到12米。根据美国方面
资料,在日军投下
鱼雷中,有27发命中,其中7发命中
“西弗吉尼亚号”战列舰,5发命中“俄克拉荷马号”战列舰。
只能速战速决吗?
在那些保守派月刊上,每年夏天差不多都会按惯例出
期太平洋战争特集,其中总是会不厌其烦地反复提出
些既没有反省之意,也看不出多少伤痛
问题。为什
日本要不宣而战去偷袭美国,反而让全美上下同仇敌忾?日本为什
要与缺乏资源和战争潜力
德国、意大利缔结三国同盟?每次
看到诸如以上问题,都会想,日本真
能制订出比速战速决更好
计划吗?要是
直考虑这种事
话,最后简直就成
哲学问题。
在面临总体战时,能够进行持久战恐怕只有几个国家:国土广阔且拥有丰富人力、物力资源
苏联、美国、中国,以及在全球范围内建立
殖民地
英国。既然如此,那些想要通过速战速决来避免持久战
国家又应该采取什
行动呢?通过
解德国所做
判断,
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日本
行动,所以这里就先把话题拉回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考察
下当时德国
动向。
1939年时,德国黄金和外汇储备还不如日本。中日全面战争爆发前,德国曾向中国表示,“可以用钨来换购武器”,并与中国进行
相当规模
以物易物贸易。在德国
传统政治结构中,占据统治地位
国防军和外交部
官僚们致力于与苏联、中国维持良好
关系,以便获取德国所需
资源。因此,根据1936年
统计数据,在德国
武器出口总量中,对中国
出口占57%,相比之下,对日出口只占
0.5%。这些数据是成城大学
田嶋信雄教授整理出来
,很有意思吧。与资源丰富
国家搞好关系,德国这种实用主义
政策
直延续到
1938年6月。
德国原本可以通过这种政策积蓄国力,再向宿敌英国和法国发难,但其内部却出现反对这种实用主义政策
声音。国防军
情报部门里有
个名叫卡纳里斯
海军上将,他与赢得希特勒信任而成为外交部部长
里宾特洛甫等人
起,反对实用主义政策。他们认为,“与苏联和中国继续维持良好关系,并进行以物易物贸易,将会给德国带来危险”。他们根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