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同昏,平路伊阻”生发出“静寄东轩,春醪独抚”处境;“静寄东轩,春醪独抚”生发出“良朋悠邈,搔首延伫”
思念。如果你听过ECM(EditionsofContemporaryMusic,德国音乐厂牌)
爵士乐,就会熟悉这种感受。古典乐通常是主题和结构先行,相比之下,爵士乐更加自由,往往从
个动机开始,律动和旋律源源不断地生发。挪威音乐家凯特·毕卓斯坦(KetilBjørnstad)在ECM出版
专辑Light,呈现
北欧漫长
极夜过去、夏天到来、第
片夏日
月光闪烁在海上
时刻。整张CD就像是以这光
凝伫为中心,涟漪
般荡漾开去
感喟与追忆。这是
最喜欢
CD。后来乐府要出版WindfallLight:TheVisualLanguageofECM这本书,在讨论它
中文译名时,
建议选择“风落之光”,这就来自聆听Light
感受。有时候
会想,如果音乐家学过《停云》,大概很容易把它变成
张典型ECM风格
CD。
来看诗本身。“霭霭停云,濛濛时雨。”“霭霭”是深邃之意,“濛濛”是雨多之意。古代注解很有趣,有时候很靠谱,有时候又很古板。说云之深邃、雨之多,等于什
也没说。这时,就需要加
些自己
文学想象去理解。
“霭霭”到底是种什
感觉?如果某
天看到远处
云层慢慢飘过来,它飘来
过程中又不带有强烈
冲击感或压抑感,那大概就是“霭霭”。这个词在古诗里有时用来描述低矮
云气,有时用来述说春光从草地上升起,所以是
种浓郁、缓慢、温柔
感觉。
“濛濛时雨”,住在江南人特别熟悉。江南四季有雨,但只有冬春两季,早上打开窗会有
时不能确定是雾还是雨
水珠,这就是“濛濛”。“时雨”是应时之雨。它不是意外,而是每到这个时节就会自然落下
,是节律
部分。这样
天气每年都有几周,早上和傍晚看出去就是“八表同昏,平路伊阻”。
很多注本说这两句大有深意,有说当时政治败坏,有讲是陶渊明对于社会
悲哀、忧患。这首诗大约写于晋安帝元兴三年(404年)春。此前
年,桓玄篡东晋帝位,此年刘裕又起兵讨伐桓玄,桓玄败逃后在江陵被益州督护冯迁杀死。
觉得败坏也好,忧患也好,作为背景是事实,但陶渊明写这句话时未必有明确
意指。离开历史背景,文意也能说通。
上大学时,宿舍里很热闹,常等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