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画。王道士除
出卖藏经洞文书之外,为
方便往来各个洞窟,他居然在洞窟之间打
穿洞,以开辟行走
通道,极大地破坏
许多洞里
壁画。常书鸿先生主持敦煌文物研究所
工作之后,实施
封洞。现在
们还能在莫高窟看到被封堵上
王道士
穿洞。
此外,如果管理不善,旅游对莫高窟也势必会产生负面影响。
莫高窟在历史上是供奉佛陀殿堂,是佛教徒参拜
场所,本不具备开放博物馆
条件和功能,又不能按照博物馆展陈
要求进行任何改造。莫高窟大多数洞窟空间狭小,据统计,面积在100平方米以上
大型洞窟仅18个,50—100平方米
洞窟21个,25—50平方米
洞窟41个,10—25平方米
洞窟123个,10平方米以下
洞窟289个,其中面积在25平方米以下
洞窟占
洞窟总数
83%以上,因此洞窟可承载
游客量十分有限。
自1979年正式向社会开放以来,莫高窟游客人数逐年增加。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西部大开发,旅游业大发展,游客数量快速递增。2001年超过30万人次,此后每隔两三年,年游客数量就会增长10万人次,到2014年达到80万人次;2015年激增到115万人次,增速为43.75%;2016年增至135万人次,增速为18.4%;2017年增至170万人次,增速为25.9%;2018年增至195万人次,同比增长14%。预计2019年会突破200万人次。随着旅游业
迅猛发展,未来莫高窟
游客数量可能还会不断突破纪录,这会给莫高窟本体及其赋存环境
保护和游客服务管理能力带来极大
压力。大量游客进入洞窟参观,使得洞窟内
温湿度波动剧烈,相对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增加,对洞窟
长期保存和游客
健康均有十分不利
影响。
持之以恒沙害治理
1944年,敦煌艺术研究所成立。常书鸿先生担任所长期间,采用引流冲沙,就是把宕泉河水引到提前筑好
水坝里,希望能够放水把积沙冲走;尽管如此,仍不能有效阻断流沙对莫高窟
侵蚀。从50年代留下
照片来看,南区有些洞口
流沙堆积高达四五米,
直淹没到第二层石窟
地面。第129窟到第109窟
流沙,已经直接堆到石窟门口;第108窟到第100窟
流沙甚至已经封堵
窟门。第79窟到第21窟,流沙甚至比下层石窟地面还要高出几十厘米到
两米不等。
为治沙,敦煌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