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其余时间都在核对书稿,终于把这本书章
章地修改完毕。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感谢人太多。王旭东院长多次前来探望,赵声良院长和苏伯民、张先堂两位副院长参与
对部分章节
核对工作。赵声良院长亲自审阅书稿并提出重要建议;苏伯民副院长就涉及石窟保护问题
第九、十章给出
专业性
建议;张先堂副院长为第五章内容提供
很多新
资料,并参与校对核实
第四、五、八章。董书海博士负责前期
会议和录音;敦煌研究院
杨雪梅同志为此书提供
许多材料和照片;敦煌研究院
许强同志协助做
许多工作,他和马翠芸同志还负责护送樊老师往来敦煌和北京;数字中心
吴健和孙志军同志提供
珍贵
照片,孙志军同志还拍摄
封面照片。特别要感谢
两位学生王
哲和刘灿。王
哲负责安排落实樊老师在京校稿期间
切生活上
问题,在后期还协助查阅材料、核对书稿。刘灿协助
补录和整理
部分章节
回忆内容,查找档案和相关文献资料。在此过程中,大家和樊老师结下
深厚
情谊。还要感谢樊老师
两位儿子,他们是如此信任
,凡是
想
解
,对
知无不言,为
提供
许多材料,让
解到
个真实
母亲和妻子。特别要感谢译林出版社
顾爱彬社长和编辑团队,给
们极大
理解、宽容、信任和支持。
2019年5月28日完稿那天,樊老师提出
定要做东请大家吃个饭。那天,她特意带上她
钱包,请
们在北大“怡园”中餐厅吃
顿丰盛
午餐。
五
这本书前后写将近四年。对
来说,最大
收获是樊老师对
言传身教。
这四年时光有幸和樊老师在
起,从师生关系,到忘年之交,尤其是最后校对书稿
这段时间,
就好像跟着樊老师又读
期研究生。她把自己对于敦煌很多问题
思考毫无保留地告诉
,把关于人生
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
,让
在这个过程中零距离地接近她、
解她、认识她,体会她最真实
内在心灵节奏和精神世界。
写作这本书过程,让
真正走近樊锦诗,懂得樊锦诗。
她和双胞胎姐姐六个半月就出生,奇迹般地活下来;她得过小儿麻痹症,几乎瘫痪,幸好没有落下后遗症;她遭遇过青霉素过敏,死而复生;她经历过父亲
非正常死亡,经受过含冤受辱
日子;她也忍受过夫妻两地分居十九年
艰难岁月……她能够活下来,还能活出她希望于自己
那个样子,做出
番令人动容
事业,是
个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