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时候,常常
别经年,不通音讯,突然
个电话,人已到楼下,于是便
起出去“吃酒”,如同当年
样。闯荡几年之后,也许是厌倦
,他又回到“学术圈”,在清华历史系读
个博士,专业是魏晋南北朝史;毕业之后“自投于四裔”,在塞外荒寒之地乌鲁木齐“挂单”;业余还是闲不住,蒙甘青藏,大西北都跑遍
,不时发些游记来给
看,这倒是能给他
些跟纯粹学术圈中人不
样
研究社会
视野;另外又把他多年积累
独特想法攒成书,不知不觉几年间已经出
三四本,让
这正经以“码字”为生
人自愧不如。
近百年来研究孔子著作可谓汗牛充栋,光是孔子
传记也不下几十种。李硕
书跟
般
孔子传记不
样,用他自己
话说,是“借孔子看春秋”,孔子成
时代
面镜子。周代是中国历史上仅有
“贵族时代”,孔子赶上那个时代
尾巴。作为“最后
贵族”,他痛恨那个“礼坏乐崩”
乱世,怀抱恢复“周礼”
梦想,政治上
辈子不得志,却无意中成为“万世师表”。要理解孔子,先得
解他身处
那个时代,这本书用浅*p实
语言,对周代
姓氏、称谓、礼仪、日常生活等方方面面加以介绍。作者虽然不是先秦史出身,但对这些复杂问题
把握相当透彻,读完此书,普通读者也能对周代社会有
个全面印象。
本书关注重点其实是春秋时期
政治史。对于春秋政治
特点,李硕自创
个词叫“寡头共和”,
则更倾向于按传统说法称为“世族政治”。
从本科论文写“春秋时代
家臣”,到博士论文以“西周金文世族研究”为题,二十年来也
直关注这个问题,有
些自己
想法。李硕只谈
春秋时期,其实春秋和西周应该看作
个大历史时期之内
前后两个阶段。周代是“贵族社会”,学者多无异议,但前人往往将周代政治笼统称为“贵族政治”,则未得其要领。正如田余庆先生在《东晋门阀政治》
书中所言,魏晋南朝常被称为“门阀社会”,但严格意义上
“门阀政治”只存在于东晋,此前
西晋不是,此后
南朝也不是。在
看来,西周至春秋时期前后出现过两次“世族政治”。第
次是西周中晚期
恭王至厉王时期,以“国人,bao动”而告终,前后历时近百年。第二次是春秋中晚期,以鲁“三桓”、晋“六卿”、郑“七穆”等
批大世族把持各国政权为标志,前后大概有两百年。西周武王至穆王时期,以及“宣王中兴”之时,王权是国家政治
主导,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