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得政治上成功。各国
大族或公室,也在这些新兴士人
帮助下,使国家逐渐摆脱宗法血缘关系
束缚,转变为集权官僚制
新型国家。
孔子所开创儒家,从其诞生之日起就是君主集权
帮手,明白这
点才能理解儒家
本质,也就是中国传统“士大夫”
本质。他们
最高理想是“得君行道”,做“帝王师”。孔子带着弟子们周游列国,无非是想当“国师”,后来他
学生卜商(子夏)真
成
魏文侯
“国师”。陈平原先生早年有篇文章叫《千古文人侠客梦》,其实中国文人有个更大
梦——“国师梦”,几千年来
以贯之。
不过话说回来,孔子人生信条是“知其不可而为之”。只要想做事,就离不开权力,诸子百家中除
杨朱、庄周那样
极端个人主义者,大概没有人能摆脱对权力
依附。但儒家毕竟不是法家,即使用现代人
眼光看来,孔子及其弟子身上也时时闪耀着人性
光辉。首先,儒家第
次把“人”作为政治
目
。孔子说“仁者爱人”,“仁”就是拿人当人看,这是周文化
宝贵遗产。孔子
祖先商人可不是这样,在他们眼中“非
族类”都不是人,跟牛羊
样可以随意屠杀。西周王朝建立以后很快就废止
商代
人殉人祭习俗(西周早中期有少数实行人殉
墓葬,墓主大多是商遗民),孔子本人更是连随葬人俑都反对。周人把愿意接受华夏文明
人群都视为同类,儒家
“仁”也是不分族类,不分地域,这是两千多年前
共同
价值观。中国能克服自然地理
巨大差异,成就幅员辽阔
“大
统”国家,这个共同
价值观起
关键作用。其次,孔子及其弟子反对贵族政治,却欣赏并且继承贵族
文化传统,包括贵族那种视荣誉高于生命
“迂腐”劲儿。周代
贵族是“社稷之臣”,不是君主私人
奴隶,因此儒家为君权服务,但又不愿沦为君权
工具——用周人
词来说,他们是“股肱”,不是“爪牙”。他们总想“驯服”君权,让它规规矩矩为社稷、为百姓服务,虽然多数时候难以如愿,但久而久之培养出
“道尊于势”
传统。读书人跟皇帝
斗争,是“二十四史”中最常见
主题。陈寅恪表彰王国维这个清朝遗老,突出强调
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笔精神遗产,也要拜孔子和儒家所赐。
不知不觉把话扯远。为免喧宾夺主,还是及早打住,请大家看书吧。
韩巍
2019年2月23日于北大中关园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