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描述它。
回看下上古史:
商代社会、政治是什样子,文献记载很少,零星
甲骨文材料也都属于商代中后期,从这些极为有限
材料推断,商代很可能是较小
“核心王朝”加众多“臣服方国(部族)”
模式,周边
方国部族被商王朝
武力震慑,向商朝臣服纳贡,但又不时发生叛乱。周国早期也是这种臣服于商
外围方国。
但周人在灭商之后,进行大规模
“封邦建国”,在新征服地区广泛安插
自己
分封诸侯国,它们和原有
、现在臣服于周王朝
原住民方国并立,并且在上层实行通婚,列国
国君、贵族由此形成
个具有普遍认同感
统治阶层。这个统治阶层是封建世袭、跨国家
,以周朝王室为核心,对外围方国
上层持开放立场,外缘边界比较模糊,只要认同周王朝
权威,就可以被接纳。
和商王朝比较,周人优胜之处就在于他们比较开放,特别是用上层通婚
方式超越方国、部族
地缘阻隔,建立和维系起
个有相似文化认同
中原统治阶层,这算是古典华夏政治文化
起源。中国历史从此告别商代
较为蒙昧和封闭。
当然,周人政治局限性也很明显,就是用上层阶级
认同感去克服地域差异,占人口绝大多数
下层人被完全无视
,他们被认为完全不需要文化,也不需要改变命运,只要世世代代为上层贵族“劳力”就足够
。这是典型
身份世袭制度,几乎没有社会流动。
也许这是幅员较广初民社会
个必经阶段,但这种静态社会模型也会逐渐走到尽头。可能是伴随着人口
自然增长,所谓“生产力
发展”,农业剩余产品增多和技术分工变得复杂,也许首先是统治阶层人口增长远远超出总人口增长率,有些得不到世袭特权和晋升机会
贵族“支庶子弟”,开始憧憬流动性更强
游戏规则;同时,人口增长、农业开发使以前僻处草莱
各方国都膨胀起来,各国统治者开始意识到争夺人口、国土
重要性,国际间
上层阶级认同感就要转换成地域国家意识
,君主开始削夺贵族
世袭权力,建立官僚制,将国家
统治延伸到普通农民,实现编户齐民
管理方式,以此富国强兵,在对外战争中取胜。春秋战国之交,就是这个历史
转折阶段,它
成果就是战国前期列国
“变法”。
在孔子生活春秋晚期,周王(天子)已经没有指麾列国
权力,而是退缩成
代表中原列国文化向心力
政治符号。列国政治
主角是贵族卿大夫,“卿”
原意是王朝或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