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检测滴血液、唾液或是尿液,研究人员就能准确测量大多数化学标记物
量,这称为代谢组学(metabolomics)。
们对双胞胎志愿者进行
代谢组学研究,获得
关于基因
重大发现,揭示
代谢物与疾病之间
联系,在1200种能检测
代谢标记物中,至少有250种是由肠道微生物产生
。[307]
数项人体研究表明,微生物、益生菌和抗生素能改变作为神经递质前体(precursor)关键化学分子
水平。这些化学信号分子,例如色氨酸(tryptophan)和血清素(serotonin),在脑功能正常时以及抑郁和焦虑症
发病中都有着重要作用。体内大部分血清素是在肠道产生
,最新研究发现它主要由肠道细菌在人不进食
时间里产生。越来越多
研究也
致揭示自闭症与菌群紊乱有关,而菌群紊乱与异常
脑化学信号传导紧密相关。[308]
巧克力真是神奇食物
?
媒体和大众,特别是英国媒体和大众,对巧克力具有神奇功效研究报道喜爱有加。2012年,英国人人均食用
巧克力为9.5千克,排名世界第三位,仅次于爱尔兰和瑞士,几乎是美国人均食用量
2倍。巧克力带来
美妙感觉和肠道微生物有关。在数项研究中,食用黑巧克力
成人血液中神经递质浓度以及
些只有微生物才能生成
代谢物分子
水平都发生
明显改变。[309]还有研究表明,与苗条人士相比,肥胖人士更容易受到巧克力香味
诱惑。[310]所以爱吃巧克力不是你
错,是肠道微生物在作怪,它们爱以巧克力为原料,生成使脑保持愉悦
化学分子。
和那些常常招致抨击不健康食物及添加剂比如汉堡、脂肪和色素等不同,“巧克力对健康有益”
报道屡见不鲜。在此类报道中,人们称巧克力能奇迹般地预防心脏病和癌症,缓解抑郁、性欲低下和性功能障碍。而这些“不可思议
力量”
来源只是
种经烘烤并发酵
豆子。可可豆是可可
种子,这种植物
拉丁文Theobromacacao本意是“上帝
果实”,据说最早是阿兹特克人栽种
。人们食用
巧克力当中含有糖、脂肪、乳蛋白和可可豆。而其中每种成分各占多少取决于文化和营销策略。
世界范围内巧克力组成差别很大,不列颠人偏爱牛奶巧克力,不过现在黑巧克力
消费有上升趋势。在双胞胎研究中
们发现,虽然对糖果和巧克力
喜爱跟遗传因素有关,但偏好牛奶巧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