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士兵和工人;也需要*员能够在上午8点准时打卡上班,而不是病倒在家。
就连福利制度,最初也是为满足国家
利益而设计,而不是为
满足个体
需求。德意志帝国
铁血宰相奥托·冯·俾斯麦于19世纪末率先开办国家养老金及社会保障福利,但他
主要目标是确保国民忠诚,而不是增加国民福利。你在18岁为国家打仗,在40岁愿意纳税,是因为希望到70岁
时候能够得到国家
照顾。31
1776年,除生命权和自由权以外,美国
开国元勋也把“追求幸福
权利”列为人人不可剥夺
权利。但必须强调,美国《独立宣言》保障
是“追求”幸福
权利,而不是“享有”幸福
权利。关键
点是,托马斯·杰斐逊并未要求国家对国民
幸福负起责任,而只是要限制国家
权力。当时是希望让人能够享有选择
权利,不用受国家监督。如果
觉得自己和约翰结婚比和玛丽结婚快乐、住在旧金山比住在盐湖城幸福、当酒保比当奶农开心,那
就有权利去追求这些幸福,就算
做
错
决定,国家也不该干涉。
但在过去几十年间,情况已有改变,有越来越多人开始认真思考边沁
愿景。人们越来越相信,这些建立超过
个世纪、为
国家强大而设
巨大系统,其实应该为国民
幸福与福利而服务。不是
们要服务国家,而是国家要服务
们。“追求幸福
权利”原本只是为
约束国家权力,但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演变成“幸福快乐
权利”,就像人类天生有权要求幸福快乐,如果有什
让
们不能满足,就相当于违反
们
基本人权,而国家此时就该介入。
在20世纪,想评估个国家是否成功,公认
标准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根据这
标准,新加坡每
位公民每年生产
商品和服务平均总价值为56000美元,比起每位公民只生产平均总值14000美元
哥斯达黎加,实在是成功太多。但现在
思想家、政治家甚至经济学家,都呼吁要用GDH(grossdomestichappiness,国内幸福总值)来补充甚至取代GDP。毕竟,人们到底想要什
?他们不想总是忙着生产,而是想要幸福快乐。生产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能够为幸福提供物质基础。但这只是手段,不是目
。在
次又
次
调查中,哥斯达黎加人报告
生活满意度都远高于新加坡人。你愿意当
个生产力高但不开心
新加坡人,还是当
个生产力较低但心满意足
哥斯达黎加人?
可能就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