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所以很难理解“想象秩序”这种概念,是因为人觉得现实只有两类:客观现实和主观现实。所谓“客观现实”,就是事物
存在与
们
信念和感受无关。例如重力就是
个客观现实,早在牛顿之前便已存在,而且不论
们信与不信,都会受到重力影响。
相反,主观现实取决于个人信念和感受。例如,假设
觉得头
阵剧痛,于是去看医生。医生对
头部做
彻底检查,却没查出什
问题。于是她又要
去做血液检查、尿液检查、DNA检测、拍X光片、做心电图、做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等等。等到结果
出,她说
完全健康,可以回家
。可是
仍然觉得头痛得不得
。所有客观测试都找不出
有什
问题,除
以外没人感觉痛苦,但对
来说,这种痛苦百分之百真实。
多数人以为,现实只有客观或主观两种,没有第三种可能。于是,只要他们说服自己某件事并非出于自己主观感受,就贸然认为这件事必然属于客观。如果有那
多人相信上帝,如果钱确实能让世界运转,如果民族主义会发动战争,也会建立帝国,那
这
切
定不只是
个人
主观信念。也就是说,上帝、金钱和国家
定是客观
现实啰?
然而,现实还有第三个层次:互为主体(intersubjective)。这种互为主体现实,并不是因为个人
信念或感受而存在,而是依靠许多人类
沟通互动而存在。历史上有许多最重要
驱动因素,都具有互为主体
概念。比如金钱并没有客观价值,1美元不能吃、不能喝,也不能拿来穿。但只要有几十亿人都相信它
价值,你就可以拿它来买吃
、买喝
、买穿
。如果有位面包师忽然不再相信美元
,不愿意让
用这张绿色
纸换他
面包,也没什
关系,只要再走几条街,就有另
家超市可买。然而,如果超市
收银员、市场
小贩、购物商场
销售员
律拒绝接受这张纸,美元就会失去价值。当然,这些绿色
纸张还是存在,但它们已经再无用处。
这种事情其实时不时就会发生。1985年11月3日,缅甸z.府毫无预警地宣布25缅元、50缅元和100缅元纸钞不再是法定货币。民众根本没有兑换纸钞
机会,
辈子
积蓄瞬间成
几堆毫无价值
废纸。为
取代失效
货币,z.府发行
新
75缅元纸钞,声称要纪念缅甸奈温将军(GeneralNeWin)
75岁生日。1986年8月,z.府又发行
15缅元和35缅元
纸钞。据传,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