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体验×敏感性”这个公式不仅改变们
流行文化,甚至改变
们对某些重量级议题
看法,例如,战争。史上大多数时候,如果有人想知道某场战争究竟是否正义,他们会去问上帝、经文、王公贵族或牧师神父。但很少有人会去问问二等兵或
般平民
意见或感受。荷马、维吉尔和莎士比亚等人笔下
战争叙事,都是以皇帝、将军和英雄
行动为重点,虽然并未隐瞒战争
苦痛,但是各种荣耀和英雄主义却提得更多。普通士兵出场
方式,大概就像被巨人歌利亚屠杀成堆
尸体,又或是混在欢呼
人群之中,肩上举着胜利
大卫。
让们以下面这幅画为例,主题是1631年9月17日
布莱登菲尔德战役(BattleofBreitenfeld)。
图34让-雅克·瓦尔特:《布莱登菲尔德战役中瑞典国王古斯塔夫·阿道夫》
在画中,画家让–雅克·瓦尔特(Jean-JacquesWalter)赞颂瑞典国王古斯塔夫·阿道夫(GustavAdolph)带领军队在该日取得决定性胜利。古斯塔夫·阿道夫在画中英姿勃发,颇有战神气魄。这给人
印象就是国王仿佛下棋
棋手,指挥战场如同掌控棋局。至于那些棋子,大概就是些没什
差别
角色,或是背景里
小点。这些人进攻、逃跑、被杀、死亡时有何感受,瓦尔特并不在意。他们就是
群不知名
小人物。
就算有些画家所画重点已经不是指挥官,而是战场本身,仍然是以
种居高临下
视角,更看重整体
调度,而不是其中个体
感受。举例来说,图35是由彼得·斯奈尔斯(PieterSnayers)所绘,是1620年11月
白山战役(BattleofWhiteMountain)。
图35彼得·斯奈尔斯:《白山战役》
画中描绘天主教在30年战争中场著名胜利,击败
反叛
新教异端。斯奈尔斯煞费苦心,在画中记录各种阵型、布局及部队移动,庆贺这场胜利。观者很容易就能看出不同
部队、各自
武器,以及在战斗序列中
位置。但对于小兵
体验和感受,斯奈尔斯认为其重要性就远远不如部队
。正如让–雅克·瓦尔特,斯奈尔斯所用
视角也仿佛
们是奥林匹斯山上
众神,让
们觉得战争就是个巨大
棋局。
但如果你仔细看看(可能得用上放大镜),就会发现白山战役要比棋局复杂些。乍看像是抽象
几何图像,细看才发现是血腥
屠杀场面。在某些地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