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主义既非自由主义,亦非人文主义。但要特别强调点:数据主义并不反对人文主义。数据主义对人类
体验并没有什
恶意,只是并不认为经验在本质上有何价值。前面审视三大人文主义教派时,
们曾问过哪个体验最有价值:是聆听贝多芬
命运交响曲、查克·贝里、矮人进行曲或是狼嚎?就数据主义看来,这整件事根本是抓错重点,因为衡量音乐
价值,该看
是它带来多少数据,而不是它创造
什
经验。举例来说,数据主义就会认为,如果与矮人进行曲相比较,命运交响曲用
更多和弦和音阶,而且创造出更多在不同音乐风格间
对话,于是你需要更多
运算能力才能解读命运交响曲,由此也会获得更多
知识。
根据这个观点,音乐也是数学模式,也就能用数学来描述每个音乐作品,以及任何两首曲子之间关系。这样
来,所有
交响乐、歌曲和号叫都能测量出精确
数据值,确定哪个最为丰富。至于它们对人类或狼所创造
体验,其实并不重要。
确,在过去大约7万年间,人类
经验是整个世界最有效
数据处理算法,确实有理由多加推崇。但
们可能很快就会到达临界点,人类算法将被取代,甚至成为负担。
人类是从数万年前非洲大草原上开始进化,这套算法并非天生用来应付处理21世纪
数据流。
们可以试着升级人类数据处理系统,但光这样还不够。万物互联可能很快就会创造出庞大而快速
数据流,就算是升级后
人类算法也无法处理。汽车取代马车,
们并不是让马升级,而是直接让马退休。或许,智人也到
该退休
时候。
数据主义对人类采用严格功能观点,完全依据能在数据处理机制上发挥多少功能来评估人类体验
价值。如果
们研发出能够具备相同功能而又更有效率
算法,“人类体验”这套算法就会失去价值。因此,如果不只是出租车司机和医生,就连律师、诗人和音乐家都能被更厉害
计算机程序取代,又何必要在意这些程序有没有意识、有没有主观经验呢?如果人文主义又开始赞颂人类经验
神圣,数据主义会觉得这是个打着情感牌
谎言。“你所称赞
体验,只是
种过时
生化算法。在7万年前
非洲大草原,这种算法可说是顶尖,而且就算到
20世纪,仍然对军队和经济至关重要。但
们很快就会有更好
算法。”
在许多好莱坞科幻电影高潮里,人类面临外星人入侵舰队
机器人大军,又或是要消灭全人类
全知超级计算机,
切看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