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ntz)指出那样,出现城市单身女性获得成功
现象,有时反映
这样
个事实,即受过良好教育
女性(绝大多数是白人),倾向于聚集在有大量未受过大学教育
低收入男性(通常为非白人)
城市。就像之前讨论过
,城市里有能让受过教育、成功
单身女性过得优雅体面
服务业,包括餐馆、外卖、洗衣店以及家居维护等。有
这些,单身女性就可以过上像是有主妇在家操劳
生活,然而这些工作通常由较为贫困
男女从事,他们多为移民,劳动报酬低得可怜。库茨写道,如果只比较相同教育背景
男女,那
,“男性在各个领域都会比女性赚得更多”。她还提到2010年
项调查,这项调查显示,“女性工商管理硕士
起薪比男性平均低4600美元,而在整个职业生涯中,她们
职位和薪水被男性不断赶超,即使她们
直没有小孩”。[7]
大量女性接受高等教育、进入职场。但这并不意味着她们能够和同样上大学、进入职场工作
男性齐头并进。
些结构性
障碍:从带薪家事假
缺失和男女工资差距,到人们对女性领导地位所持
,久缠不去
,被全面强化
负面印象,这些因素都在某种程度上导致女性在收入、晋升机会、社会地位和声望方面落后于男性。然而媒体对于教育机会越来越多
报道,以及
们向年轻女性传递
她们有潜力获得成就
信息,却常常掩盖
这些不平等现象。虽说传达那样
信息并无不妥,但那毕竟不是全部
情况。
某薪酬调查公司于2012年出示个报告显示,20岁至30岁之间,男女工资增速基本保持
致,但到30岁之后,女性工资增速变缓,男性则保持不变。[8]这是因为许多受过高等教育
女性这时候开始生育第
个孩子。但是康奈尔大学研究经济学及劳动关系
教授弗朗辛·布劳(FrancineBlau)却对此做出
不同
解释:男性依然更有可能在高薪领域工作,如商业与法律行业,这些行业能提供更多
发展机会,然而女性依然更有可能在低薪领域工作,如护理业和教师职业,这些行业
薪资上限还是很低。
虽然在紧接着第二波女权运动之后段时期里,有些职业
性别隔离[1]发生
变化,如,女性从事电气工程师
工作,但这种重新分排职业
趋势又出现
倒退,那些历来由女性从事
低薪职业,包括教育和社会工作,在1980年以后,实际上有更多
女性加入。[9]
随着儿童看护、家庭护理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