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音,你听,马
穆康耐心地对林衍解释道:“汽车开动时候,惯性会让人贴住椅背。”
林衍想想,困惑道:“
明白汽车开动时
贴背感,和音乐有什
关系?”
穆康笑着对林衍说:“你天生就会,当然感觉不出来,来演示。”
他和林衍交换位置:“听好
。”
穆康弹是第
乐章钢琴最具歌唱性
片段,从第
乐章4号第9小节到5号结束。他弹
两遍,对方之木说:“第
遍是你
弹法,第二遍是阿衍
弹法,听出区别
吗?”
他心生惭愧,涩然道:“对,钢琴声音有振幅极限,但人情感并没有极限。”
穆康:“你需要用情绪来表现强弱,而不是分贝大小。”
方之木毕竟是钢琴家,点就通
,慢慢地说:“也就是说,
得把第
个音想得更遥远,最后
个音想得更剧烈。”
“没错。”林衍示范乐队进来
几个小节,“第九小节是
种终于到达顶端
宣泄,宣泄成琶音,再过渡到乐队。”
方之木正色道:“好指挥。”
弱几乎没有差别。”
方之木艰难地说:“已经尝试做出梯度
。”
穆康:“听出来,但是效果不佳。”
林衍:“因为你第个音不够弱,最后
个音也不够强。”
“……这是能控制到
极限
。”方之木讷讷地说。
“听出来,林指
弹法确实有
种贴背感。”方之木点点头,“但是
不知道是怎
做到
,林指能说明
下吗?”
林衍犹豫道:“你这问
也说不清楚……”
“阿衍有与生俱来触感。”穆康解释说,“其实说起来很简单,就是乐句里每
个需要强调
音,都要拖到拍点
最后。”
方之木“嗯”声,
边思考
边试着弹
几个音。
穆康单手给他做示范。
方之木琴声线条绵延,音色清亮,拉二里
大乐句和呼吸被他延展得很到位,技术片段里所有跑动也交代得清楚干净,表现力绝对担得起“知名钢琴家”
头衔。
然而当钢琴家将旋律交给承担乐队责任林衍时,第
个乐句就开始出现显而易见
差距。
穆康抬手让方之木暂停,摇摇头说:“方同学,你少那种……贴背感。”
方之木:“什意思?”
林衍也没听明白:“贴背感是什?”
“音量极限而已。”穆康不耐烦地说。
“但是情绪没有极限。”林衍针见血地说。
情绪没有极限。
情绪即是音乐。
这简单
道理,每
个音乐家都该铭记于心,可方之木居然忘记
。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