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是无法揣测。对于死,曾国藩
直不愿意多想,也懒得去想。曾国藩
生死观跟孔子是
样
,孔子在《论语》中所说“不知生,焉知死”、“敬鬼神而远之”,曾国藩
直也持这样
态度。行动不便
日子里,曾国藩
直坚持写日记,有时候实在写不动
,他就停下来,翻阅以前
笔墨,回忆当时
情景与心绪。时间,真是
个奇怪
东西,它无法捕捉,稍纵即逝,至多,只能让它变成纸上
几行文字,雪泥鸿爪,无从谈起;甚至,连回忆起来,也显得那样吃力。曾国藩无法想象,自己消失后
世界会是什
样子。这个世界会跟自己
同消失吗?
3月7日,曾国藩坚持起身写日记,他在日记中写道:
余病患不能用心。昔道光二十六七年间,每思作文,则身上癣疾大作,彻底不能成寐。近年或欲作诗文,亦觉心中恍惚不能自主,故眩晕、目疾、肝风等症,皆心肝血虚之所致,不能溘先朝露,速归于尽,又不能振作精神,稍治应尽之职责,苟活人间,惭悚何极!二更五点睡。
3月8日,曾国藩在日记中继续写道:
余精神散漫已久,凡遇应结之件久不能完,应收拾之件久不能检,如败叶满山,全无归宿。通籍三十余年,官至极品,而学业
无所成,德行
无所就,老大徒伤,不胜悚惶惭赦!
这段日记是曾国藩心理真正
反映。
确,由于身体不佳,心绪不好,曾国藩对于生活,着实有点厌倦
。实际上也不是现在,对于曾国藩来说,从悟彻生命
那
天起,对于人生,曾国藩就有着复杂无比
感受
。其中,当然夹杂着厌倦和疲惫。人生,只不过是
个过程,白驹过隙,匆匆忙忙。生命
偶然在巨大
未知面前,是那样
无力和虚弱。在很多时候,曾国藩只不过是以极度
恭敬心在对待这个巨大
未知。孔子所说
“不成功,便成仁”,这也是
种感悟吧?在曾国藩看来,所谓“仁”,就是核心,就是果核。人
“仁”,也即人最根本
东西,是与天地
核心相同
。这种本质
东西,就是人
真正由来和归宿。人生
世,真正地找到自己
“仁”,才是最重要
。只有找到自己,才能算是“求仁”。联想到自己,曾国藩感慨万千:不管怎
样,自己这
辈子,鞠躬尽瘁,克己复礼,这
切,可以算是“求仁”
吧?在《论语》中,弟子问孔子,伯夷、叔齐死前有没有悔意,孔子说:“求仁得仁又何怨!”这是说“二圣”
,更是说自己
——现在,在曾国藩看来,这句话同样也可以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