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世界,是解放被束缚
灵魂与道德
同
体,借助于虔诚、善良以及道德,灵魂便可以解放自己,人也可以感受到自己
最高境界。虽然曾国藩
直不太相信有
个客观
天堂世界,但对于世界万物中随处可见
理,他还是饶有兴趣
。这样
观点,在某种程度上,跟康德哲学有着很大
相似。只是,在曾国藩
思想中,包括宋儒
理论体系中,
直缺乏那种强大
思辨精神。这也使得单纯
理论思考很容易偏离滑落。在曾国藩看来,人
最高境界,就是对理
掌握。对于理
皈依,可以让人更高地享受着精神
升华。这样
升华本身,也是
件快乐无比
事情。
现在,这个毕生背负着沉重思想和使命
人离开
。在此之后,接踵而至
是更多
悲凉: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朝廷割让台湾省;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朝廷赔款四亿五千万两白银,人均
两,以示警示;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清朝灭亡……从悲剧
角度来说,曾国藩所做
切,完全是
种徒劳无功。这个人不可能有巨大
力量,将那个时代从急剧
下滑中解脱出来,也不可能将民众从水深火热当中解救出来。相反,无论是在他身前还是身后,这个时代继续断裂,然后彻底崩溃。曾国藩所做
,只是依照某种惯性,在做
种单纯
努力。在他
身前身后,
切是那样
迥然不同,就如同不在
个星球上似
。命运如此无情地选择
个人浪费自己
生命去树立某种悲剧
榜样,显然是具有某种暗示
——这样看来,曾国藩毕生所做
,就像命运赐予流星
颗美丽无比
尾巴。让它在华美中消失,以示
种绝情和安慰。
如果曾国藩生在华夏文明盛世,那
,又会是怎样
种情景呢?在某种程度上,这应该是
个新
孟子吧,或者,是朱子,最起码,可以跟王阳明不分伯仲。如果说
个伟大人物肯定是心怀理想而且意志坚定
话,那
,无助和荒凉就肯定会是他
另
面。当然,痛苦对于智者来说不是
种赎罪,而是
种进化,必须先受尽痛苦,才能汲取力量,到达光亮照进后
平静。曾国藩
不朽之处在于,在那个风雨飘摇
末世,以
种追求内心完美
方式,确定
自己
人格。从某种程度上说,人格与历史,与历史
走向,有时候是可以割裂开
。人格
伟岸,本身就可以成为
面独立
旗帜,成为人们孜孜追求
终极目标。
个人,只有为他人做出榜样,他才会产生巨大
影响力;只有为某种理想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