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蛰居在敬亭山下
宣州小城。很长
段时间,
直在研读曾国藩。
读《曾国藩家书》、《曾国藩传》,也读他
文章以及据说是他所撰
《冰鉴》
书。系统地读
个人,就好像去
个人家拜访,先是熟悉这个人
生活环境,去看看人家
庭院,然后进入厅堂,参观寝室、书房,乃至浴室和厕所;继而与这个人谈心,
解他
经历、习惯和生活。读曾国藩
文章,明显能感觉到
个人内心
深厚度与宽广度,也能感受到
个人巨大
忧郁和悲凉。在
感觉中,曾国藩是
个具有时间和空间双重意义
人。这个人熟读古书,对中华文明
足迹和精髓异常熟稔,而他本人,绝对堪称中华文化
集大成者,甚至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
最后
座高峰。在这个人身上,可以看到自孟子以来所提倡
儒家人格
最高标准,那是
种真正
“内圣外王”,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典范。
读曾国藩同时,那
段时间,
几乎是疯狂地迷上
西方古典音乐。在
看来,音乐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能够记述和表达世界当中那种细致入微
东西,表达人内心情感
本质。比如贝多芬
第九交响曲——整个交响乐,就像
个人起伏
内心波澜:这是
种巨大
心理转换,由风起云涌直至云破日出,终归平静与喜悦。贝多芬体验
这种情感
过程和本质,他
内心完全洞开,
种欢乐在九死
生之后终于诞生,那是
种悲欣交织
欢乐。这种欢乐,是
种最高层次
欢乐,是人类
上帝,也是人类头顶上最亮
星星。
除贝九贝六之外,
最喜欢
,就是贝多芬晚年
弦乐四重奏,从中可以感觉到,步入老年
贝多芬已进入
种自由状态:激越没有
,疑问没有
,只有轻松、随意以及乐观,那是
种遮掩不住
星光灿烂。这样
状态,应该是人作为个体所能达到
最高层次,也是人类所能达到
最高层次;那不是
种甚嚣尘上
狂喜,而是
种平静和智慧,或者,“禅”
般
会意和欣慰。
由贝多芬,同样想到
曾国藩。在
看来,曾国藩同样是
个有着巨大内心波澜
人,在这个人
内心深处,同样有着关于心
萌芽、成长、痛苦、觉悟,以及最终走向衰竭
故事。只不过与贝多芬相比,曾国藩更中国化,他内心中
切都属于中国文化这
片汪洋大海。在这片汪洋大海中,曾国藩如
只舢板
样,在,bao风骤雨中努力不使自己沉没。在这样
过程中,他既欣喜、失望、悲怆、激越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