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随口道:“你所练就是辟谷养气术种,古称餐霞,习练时不必当成护身法。”
这句话提醒
梅振衣,他是在修习辟谷术时受到丹霞三子
启发,能凝聚三尺霞光护身,钟离权见
却不置可否。原来是他想过头
,就把此术当辟谷养气术来修习才对。
路上梅振衣也干脆辟谷不食
,清风不食人间烟火,这样也不用
铁索在河中小岛两端已经垂到水面上,在这个位置索桥就变成
浮桥,小岛两边有排列成行
船,被铁索固定连成
串,桥面
木板就铺在
船上。黄河汛期水流
冲击力很大,浮桥下
船常被冲毁,竹索与木板也需要定期更换。
这座浮津桥,它
修造之难与养护耗费之巨,都不可能是民间能承担得起
,它是
座官方建造与掌管
桥,北岸还设立
专门养护与管理
官署衙门。浮津桥在唐代,是南北陆路来往
要冲,来往客商过桥都是要交税
,此处也是
道通行关卡。
虽然过桥要交税,但大家还是愿意走这座桥,因为过桥税要比雇船渡河便宜,还方便快捷多。因此除
年两度
汛期封桥之外,桥上车马每日川流不息,应该说是当时世界上交通流量最大
座桥。
过桥不交税只有两种人,
是有公文在身
官方公务人员,另
种就是有度牒与箓书在身
出家人。大唐垂拱元年三月
天,北岸走来
位大袖飘飘
道士,身后跟着
名眉清目秀
童子,这两人飘然而来似足不沾尘。
守桥小吏见这二位神仙般
模样,都忘
伸手阻拦,倒是那道士主动出示
箓书,带着童子踏上桥去,两名小吏只来得及说
声:“吕仙长走好!”
这两人,正是梅振衣与仙童清风。
他们从江南到洛阳,怎会从黄河北岸南下而来?原来他们这
路去
不少地方。梅振衣曾随左游仙在江淮
带转
大圈,但唐时
关中
带还没来过,正好趁此机会游历
番。最后去
孙思邈
故乡,见到
曲振名,转交给他曲振声捎来
家信以及银两,曲振名还陪着梅振衣在石太医前祭奠
孙思邈,这才绕
个圈子赶往洛阳。
以梅振衣与清风脚程,即使不飞天而行,也比雇车快多
。带着清风
道走,在路上梅振衣干脆也不打尖住店,每夜子时只在郊野中寻幽静处打坐行功,修习“九转金丹直指”,每天辰时修习他自悟
“绝壁丹霞术”。
清风倒不多事,只是问句:“你模仿丹霞峰上
道法干什
?”
梅振衣答道:“这是自悟
护身之法,修炼辟谷术时想到
。”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