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余年前某
天,
在翻阅
堆史料
时候大吃
惊,便急速放下手上
其他工作,专心致志地研究起来。很长
段时间,
查检
本又
本
书籍,阅读
篇又
篇
文稿,终于将信将疑地接受
这样
个结论:在十九世纪乃至以前相当长
时期内,中国最富有
省份不是
们现在可以想象
那些地区,而竟是山西。直到二十世纪初,山西仍是中国
金融贸易中心。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城市里那些比较像样
金融机构,最高总部大抵都在山西平遥县和太谷县几条寻常
街道间。这些大城市,只不过是腰缠万贯
山西商人小试身手
码头而已。
山西商人之富,有许多数字可以引证,本文不作经济史专门阐述,姑且省略
吧。反正在清代全国商业领域,人数最多、资本最厚、散布最广
是山西人;每次全国性募捐,捐出银两数最大
是山西人;要在全国排出最富
家庭和个人,最前面
大串名字大多也是山西人;甚至,在京城宣告歇业回乡
各路商家中,携带钱财最多
又是山西人。
按照们往常
观念,富裕必然是少数人残酷剥削多数人
结果。但事实是,山西商业
发达、豪富人家
消费,大大提高
所在地
就业幅度和整体生活水平。而那些大商人都是在千里万里间
金融流通过程中获利
,并不构成对当地人民
剥削。因此与全国相比,当时山西城镇民众
般生活水平也不低。有
份材料有趣地说明
这个问题。
八二○年,文化思想家龚自珍在《西域置行省议》
文中提出
个大胆
政治建议。他认为自乾隆末年以来,民风腐败,国运堪忧,城市中“不士、不农、不工、不商之人,十将五六”,因此建议把这种无业人员大批西迁,再把
些人多地少
省份如河北、河南、山东、陕西、江西、福建等地
民众大规模西迁,使之无产变为有产、无业变为有业。他觉得内地只有两个地方可以不考虑(“毋庸议”)西迁,
是江浙
带,那里
人民筋骨柔弱,吃不消长途跋涉;二是山西省:
山西号称海内最富,土著者不愿徙,毋庸议。
(《龚自珍全集》,上海人民出版社第○六页)
龚自珍这里所指不仅仅是富商,而且也包括土生土长
山西百姓。
其实,细细回想起来,即便在本人有限
见闻中,可以验证山西之富
信号也曾屡屡出现,可惜
把它们忽略
。例如,现在苏州有
个规模不小
“中国戏曲博物馆”,
多次陪外国艺术家去参观,几乎每次都让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