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因为出嫁,女儿便可以免除娘家父母老后
护理义务,母亲也指望女儿来照料自己。在过去十年里,“希望接受护理”
家庭成员顺序中,第
位从儿媳变成
女儿。与此相应,实际上由女儿护理父母
比例也增加
。
于是,出现母亲在现实中依赖女儿但口头上却要否认
现象。有
女儿代替长男
弟弟收留照料母亲,母亲却终生
直叹息,“让女儿照料自己,
好可怜。”女儿听到
是母亲
哀叹,而不是被感谢,却还得继续照料下去,实在很悲哀。
母亲要女儿“代理实现”自己未能满足欲望,这是在女性
人生选择机会增加
之后才出现
新近现象,现在
女性,失去
“不过只是个女人”、“反正就是个女人”
借口,也有
“只要努力就能有所成就”
选择可能。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
这二十年里,选择进四年制大学
女生人数急速上升,超过短期大学。同时,在女生选择
专业中,医学系、法学系等实用学科增加
,在最近
国家医生资格考试和司法考试中,女性占及格人数
三成左右。在这个现象背后,
看到
两代女人
执着。女儿
高等教育,没有母亲
支持是不能实现
。即使父亲说“女人不需要什
教育”、“短期大学已经够
”,但母亲也坚持抵抗,支持女儿,“虽然你父亲那
说,别担心,学费
给你出”——有这样
后援,女儿才能升入大学。女性对资格证书
热心,是出于“女孩子也应该有
技之长”
意识。在这种意识背后,
们可以看到母亲
代对现实
把握和绝望。女生进工科和经济系
很少,这是因为,母亲
代在结婚前有过办公室白领职员
经验,她们深入骨髓地懂得,在需要集体协作
职业领域,是没有女人
位置
,所以,她们劝女儿去寻求只要有
资格便能单干
职业。
随着少子化现象,女儿成“长着女人面孔
儿子”。在只有
两个孩子
家庭里,很可能只有
个女儿或都是女儿。在这种情况下,对子女
教育不会有性别差异。事实上,像儿子
样被期待、被精心养育、接受着像儿子
样
教育投资
女儿们为数不少,大学升学考试落榜后再次挑战
女生比率上升,也是这个原因。
可是,女儿还是与儿子不样。女儿要回应母亲
双重期待,既要像儿子,又必须做好女儿。女性
选择可能性扩大
时代,同时也是“作为女儿”和“作为儿子”
双重负担使女儿
负荷更为沉重
时代,假如是
个既有女儿也有儿子
家庭,母亲会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