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再按学生思维,再继续
比来比去,拼来拼去,得不到像小时候那
多
赞扬,发现其他没有那
优秀
人也可以幸福地生活,也就失去
继续忍受痛苦
原动力。
人生还剩下什呢?
这就是李渝困惑,也是这篇文能诞生
原因。
些学习和生活中波折,也留意到周围
些朋友
心理变化,恰巧读到关于空心病
报道,下意识搜集
相关
资料,成为描述这种状态
最初
理论基础。后来豆瓣建
个985废物引进计划
小组,
成天潜水,深夜划拉大家
帖子看,众人百态,各有各
痛苦,有些帖子也提到
空心病,就是文中描述李渝
那些症状——不知道大学学
点什
,也很忙,也很累,但不知道自己东奔西跑地为
什
,绩点荣誉追求
过程中还挺正常
,等得到
那
刻,等喜悦被
遍遍消磨后,突然索然无味起来。电影《Soul》里有让
印象深刻
幕,男主终于完成钢琴登台演出
梦想,他以为那天晚上会变得非常
不起,然而也不过是像往常
样做
士回家,怅然若失后,继续第二天
生活。
尚且建立在男主热爱钢琴基础上,遑论商科这种完全没有任何美感
冷冰冰
破专业。
当然,很难说没有在文中掺杂痛骂
们专业
私心。
前几年还是深受其扰
,记得有次
看完某份流传很广
遗书后,跟
妈说,
觉得
虚无
。
妈是个很有生活智慧
女性,她说你虚无
是吧,行,这个假期别实习
,去奶茶店打工去。
真
去做
六个星期
咖啡,别
什
都没管,回家累得倒头就睡,上班闲
时候就和另几个伙伴聊天,有些是专科有些是二战人,漫无目
地随便瞎聊,在那种环境下,很难产生多少优越感,也没有人会去比谁做
咖啡更快、更好,就是工作、休息、吃饭、睡觉,听
听别人
悲欢喜乐。
后来跟老板聊天,他说恭喜你这
步终于摆脱学生思维,迈进成人世界。
学生时代是这样。大家都努力地往前冲冲冲,量化
标准也很单
,就是成绩。在单
环境下,目标就是成为最后
赢家,哪怕不爱学习,但“可
是当好学生欸”
有点虚荣
动力就能迫使每个人向前。
直到成年。
有句话虽然被用烂,但
还是觉得说得很好,叫“人生不是轨道,而是
片原野”,成年之后发现确实如此,每个人都在沿自己
道路走,当然社会也给
们规定
成功人士
goldentrack,但那个已经不是唯
正确
标准答案。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