琶给他。”豆卢妃不由心中发紧,颤声道:“是什诏书?”太上皇道:“
选三郎做太子,是看重他类似太宗
志气魄力,可是,终归是
看错
……他和太宗不同,他缺乏太宗
仁爱与宽容,又刚愎自用,刻薄寡恩,他做不到太宗
虚怀若谷,礼贤下士,长此以往,只怕会酿商纣夏桀之祸……万
他将来,真做
独夫,
便在地下,也无颜见列祖列宗。万不得已时,便让凤奴拿出遗诏,挽救
李氏社稷。”
豆卢妃胆战心惊,颤声道:“凤奴性子柔和,他做不来这样事啊,这
封书,只会遗祸与他。”太上皇苦笑道:“
实在没有别
办法
,亦知道帮不
他…若真到江山存亡之日,凤奴虽然软弱,但他有嫡长
身份,也能招来仁人志士辅佐,这
封书,多少能为他,免去
逆臣之名。
心里也盼着,这封遗诏,永远不要拿出来。
生做
许多错事,也不知这
件,是对是错……治由人事,乱由天意,天意不可逆睹,对错,也只能留待后人看
……”
豆卢妃紧紧抱住琵琶泣道:“您苦心,妾明白
,妾
定将它交到凤奴手中。”太上皇轻叹道:“玉环,玉环,也不知他们,何日能还……
弹不动
,你弹
曲《明君》吧。”豆卢妃拂动琴弦,
边弹奏,
边心中默诵曲辞:“殊类非所安,虽贵非所荣。父子见凌辱,对之惭且惊。杀身良不易,默默以苟生。苟生亦何聊,积累常愤盈。愿假飞鸿翼,乘之以遐征……”回思李旦
生遭际,但觉万念俱灰,生死离合,再无希冀,亦再无惊怖。
太上皇却在这振玉敲冰曲调中默默地闭上
眼睛,仿佛是潺潺流水,将回忆不留痕迹地带走,终于什
也不再剩下。
开元四年六月,太上皇李旦驾崩于太极宫百福院。皇帝命苏颋代太上皇制遗诏。遗诏曰:“朕闻古之建皇极承大序者,虽创业垂统,则至公之器,固不可违;而居常侍终,则必至之期,固不可易。况朕以薄德,累承圣绪,常愿致虚守静,用遂其真志。於崇高富贵,本非所重,故三为天子,三以天下让。盖从人之欲,方御於万邦,知子既明,复传於七庙。爰命皇帝,寄之司牧,观其体自舜禹,以成厥政,则朕窅然汾阳,无负於时。何尝不问寝以侍膳,候颜而顺色?孝已达於神明,爱已兼於君父,成朕之志,何庆如斯?然朕顷感旧病,欻焉大渐。圣贤共尔,修短其分,古无不殁,同谓之归。付讬得人,夫复何恨。”
身麻衣
皇帝,望着那些盛赞他
词句,竟不可遏止地啜泣出声,
时连他自己都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