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有人拉她右边
衣袖。
十娘不用回头也知道是五娘。
“十娘,不能让十娘出
风头……”她声音很低很低。
十娘索性回头,睁大
眼睛:“姐姐说什
,
听不见!”
锣鼓声刚巧停拍,她
声音清脆洪亮。
徐五爷学着戏园子里伙计喝
个喏,拿着戏单去
戏台后面
厢房。
不会,厢房开
扇门,有几个男子拿
各种乐器走
出来坐到
戏台右边。
有个四旬男子上台说句场面上
俏皮话,然后锣鼓
声响,戏就开
锣。
戈阳腔高亢激扬,铿锵有力,器乐以大锣小锣鼓板为主,钪钪戗戗十分有力,还没开腔,场面已经热闹起来。
这还是文戏,要是武戏,声音岂不更大。
太夫人就笑着训徐五爷:“就爱做怪,也不怕吓着妹妹们。”又往后望眼站在自己身后
五夫人,“丹阳,你得好好管管才是!”
五夫人搭太夫人
肩膀,拿眼睛揪着丈夫抿着嘴笑。
“五叔也是好意!”三夫人笑道,“看着这多长辈、姊妹们在这里,总不能让那些唱戏
进来献戏单吧?”说着,亲自过去接
徐五爷手中
戏单呈给太夫人。
太夫人却将戏单递给郑太君:“您看看,哪出戏中您
意!”
郑太君推辞,执意让太夫人点戏:“客随主便!”
大家目光都望
过来。
十娘朝众人露出
十娘有点怀念起越剧来。咦咦呀呀地水袖长舞,多有意境。
这种剧种她没见过,也沉下心来仔细地看。
《琵琶行》第场是分离。讲新婚不久
书生蔡伯喈因要进京赶考,与妻子赵五娘分别。
台上演员唱得情真意切,举手、眼神很到位,可惜他们是用方戏唱念,十娘要集中精力才能勉强听懂七、八分。
要是能把台词印在小册上给看戏人对照就好
……十
娘记得以前陪外公、外婆去戏院看戏,都会发这样
个小册子。
太夫人见她推得诚,就将戏单递给旁边
黄夫人。
黄夫人不客气,笑着接过戏单:“你们都推来让去
,有这功夫唱都唱
折
。”身后就有丫鬟递
玳瑁眼镜过来。
她接眼镜细细地看起戏单来:“《织锦记》、《同窗记》、《琵琶记》、《金貂记》、《金印记》……还是看文戏吧?这武戏噼里啪啦
通打,不过是翻来跳去
,也不知道唱
是些什
?”说着,看向在座
众人。
大家自然没有异议,都说:“就听您。”
黄夫人合戏单,笑着对徐五爷道:“那就唱《琵琶行》,
喜欢听!”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