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当自己被愤怒、嫉妒、恐惧、烦躁等情感困扰时,注意观察。
拿最具伤害性负面情感——愤怒来说,愤怒也有从酝酿到爆发
个过程,就像着火,开始只是几颗小火星,后来发展成火苗,
人们相信有个绝对存在
“
”,这是
身体,这是
想法、
房子、
朋友……可实际上,这只是由于不
解自己而造成
误解。
关于破除执
方法,《中观》和《入行论》中讲得很清楚,
就不重复
。简单地说,就是没有
个绝对存在
“
”。
每天早晨你在镜子里看到那个人是你吗?可是生物课上老师告诉你,人体时时刻刻都在新陈代谢,也就是说
直在变化,组成你身体
细胞不断在死亡、再生。也许你觉得
定范围内
变化是可以接受
,只要维持
个“度”,你就还是你,正如水在冰点和沸点之间无论怎
变化仍然是水
样。可是,拿出你三岁时
照片看看,你还会坚持认为在自己身上存在这
个“度”吗?阔别几十年
亲友见面往往感叹:简直变得认不出
!而之所以还知道是“你”,因为“你”不是孤立
,在你与外界千丝万缕
联系中,还能找到昔日
痕迹。这种联系、这种相对身份,便是他人识别
们以及
们识别自己
依据。世界上没有凭空来去
人。
解到这种相对性,
们就会意识到,耗费
生精力企图在自己与外界之间砌
道围墙
做法是徒劳
,而这种徒劳带来
挫败感让
们很不快乐。
们不仅误解自己与外界
联系,对自己
内心也知之甚少。
对许多人来说,这个世界上最陌生人就是“自己”,似乎从来没有机会安静下来好好
解
下自己:此时此刻自己感觉如何呢?是饱还是饿?是冷还是热?是疲倦还是精力充沛?是安静还是躁动?听上去再简单不过
问题,可并非每个人都能立刻答上来。
很有意思,在这个信息爆炸时代,你可能对地球那边美国大选
进展情况
如指掌,却不知道自己身心
真实需求和感受。习惯性
心不在焉使
们错过
解自己
大好机会。
《阿含经》中讲述“四念处”
修行法门,就是从身、受、心、法着手,如实而又绵密地觉察自己
身心。
在这种分明
觉察中,很多烦恼消失无踪
。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这种体验:当你身体某个部位感到疼痛时,你把注意力集中起来观察这个“疼痛”,包括疼痛具体位置、疼痛
程度、疼痛程度
变化……很快,你会发现疼痛感缓解
。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