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乐此不疲,以至于忘记生活原本就是变化无常,喜忧参半,甚至有点混乱
。哪怕
们耗尽毕生精力,也无法使它更可靠有序些。
修行只是让自己放松下来,不再对抗,习惯那种不确定性并安住于此,有人也把这称为自在。
记得十七岁时,在家乡跟随才旺晋美堪布修学佛法,从共同外前行开始。
紧张而兴奋,每天关在自己
小屋里没日没夜地修行。起初
切都正常,直到观修寿命无常时问题出现
:长时间保持同
姿势观想,使
身体过度紧张而僵硬,对无常
深入观察使
内心充满沮丧、哀伤。
整个人紧绷绷
,生不起清明
觉察,应该达到
体验也迟迟没有出现,这令
既愧疚又焦急。终于
在本应闭关
白天迷迷糊糊地走出
小屋。
不知道自己要去哪儿,只想摆脱心里
困窘不安。
上师才旺晋美堪布把
叫到他
住处,对
说:“弟子,你应该把窗户打开,看外面
虚空,宁静而广阔。尽量放松身心,凝视天空,慢慢地把心融入天空中,安住。”
按照上师
提示去做,果然很快走出
困境。才旺晋美堪布传授
这个珍贵法门,让
受用
生。
放松下来,让心与外界连接,不刻意追求任何状态或结果,只是安住,这实在是最为重要修行。
两千多年前,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睹明星而悟道,他不禁慨叹:所有众生都有颗本自具足
菩提心。不论
们曾经多
贪婪、残,bao、*诈、愚昧,都从未令它有丝毫减损。它
直在那里,从未离开过
们,所以修行不为再去成就什
、证明什
,而只是引导
们放松下来,慢慢去贴近本心。
们之所以很难体会到本心,是因为
们日常生活中
所作所为,大都在牵着
们朝与本心相反
方向走。很多习惯,尤其是心
习惯,让
们
而再再而三地陷入窘境,比如前面说到
紧张对抗,还有趋利避害、推卸责任、自以为是、太在意自己
方式等等。
们修行便是要以
种温和
方式扭转这些习惯,使自己逐渐摆脱困窘
境地。
趋利避害大概是所有众生最根深蒂固个习惯。趋利避害本身并没有问题,
们想脱离痛苦、寻求解脱,这就是趋利避害
种表现。但问题是很多人对趋利避害上瘾,只要
感觉不舒服马上就另外寻找慰藉,不给自己留
点时间去认知和体验。
天热要开冷气,天冷要烧暖气,风吹日晒很辛苦,出门要坐车。就在这个忙不迭寻找安适过程中,
们不但错过体验四季
乐趣,而且还变得越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