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缺站在同窗之间温和笑着答话,看着那些清稚面容上被他们强行抹去兴奋神色,不由觉得暗自好笑,心想虽说斗转星移月不在,但有些事情总是那般相似。
——每年三次期考是书院最重要
教学大典之
,重要性仅次于大唐籍学生
实习考以及书院最后
结业试,年轻好胜
学生们怎
可能不看重,说不定昨夜这些抱怨没来得温习教案
家伙,熬到清晨才胡乱睡
小会儿,此时早已经能够把那些文字倒背如流,只不过面上却要刻意表现出风轻云淡甚至是懒惰出来。
无甚出奇上午学习时分,在书院文学博士吴尘天带着浓郁胶州口音
诵书声中开始,虽然吴尘天老博士诵读成化年间大才子王崇仁那篇伐燕檄文时慷慨激昂到老泪纵横,但学生们实在有些听不懂他
口音,所以学舍气氛不免显得有些沉闷,直至最后老博士湿
三块手帕及半片青袖,却只换来
学生们
无声呵欠。
好在老先生没有临时喊学生站起来背颂这篇伐燕檄文,大概他也清楚,自己隔四十年还能把这篇极长
檄文背到滚瓜烂熟,却不适合用这种标准去要求学生。
第三声散钟响起,宁缺终于松口气,把自己
文具书籍草草收拾
番,抢先冲出
丙舍,穿过清巷踩着石道沿着湿地边缘向旧书楼走去。现在
他用永字八法去观书忘意,已经不再像当初那般看着看着便会昏过去,所以不再需要对饮食休息要求
那般严苛,更重要
原因是,他很好奇或
“早。”
“早啊。”
“今天书科三备选教案你们抄完
没有?”
“还没,这不正着急吗?”
“那你们得抓紧些,听说平日里教习先生会随堂打分,那分数在期考里占
比例可是不小,如果到时候期考过不
线,可没谁能帮咱们。”
“期考居然还要计算平日成绩?”
“听家叔说他那时便是如此,吴博士呆会儿如果要抽查谁背那篇三千七百四十八字伐燕檄文,
肯定背不上来,你们可得在下面替
提提句首。”
“那是自然,问题在于就算你们替
提字,
也背不出来啊。”
清晨书院门前,从马车上走下来
学生们行礼寒喧。
太阳当空照着,鸟儿在院后山林间歌唱,随着春意渐深,暑意将至,温度变得越来越高,年轻
学生们已经换
上书院夏常服,衣质轻柔透气,被晨风
拂便袂袖轻扬,比往日里更添
几分洒脱清新气息。他们如平常那般用这种方式开始
每天
生活,看似抱怨紧张,暗底里却是透着股青年人特有
自信劲儿。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