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见朝鲜人纷传“雷劈而死”在当时并不是唯
说法,居然还有流言说是有人想毒杀张皇
给小说加注释是件特别傻
事儿,但
又总是忍不住。
方面,
希望读者能在故事中体会到乐趣;另
方面,也有必要提醒他们,故事毕竟和正史不同。出于责任感,
必须把两者都呈现出来,由读者自行判断。就从宣德皇帝
登基开始说起吧。
朱瞻基登基过程,在历代帝王中不算最复杂,但绝对是最匆忙
次。
明太宗在永乐二十二年去世之后,太子朱高炽即位,改次年为洪熙元年。他甫登基,就惦记着把都城迁回南京,并着手开始筹备。(朱棣
年号为“永乐”,庙号是“太宗”。
直到
嘉靖年间,才改为“成祖”。所以在嘉靖年之前,明人只知有明太宗,不知有明成祖。)
就在朱高炽忙着筹备迁都事宜时,老天爷却特别不给面子。从洪熙元年二月到五月,南京
口气地震
三十次,密集到令人生疑。古人讲究天人感应,如此频繁
地震,是
个特别不吉利
征兆。洪熙皇帝无奈之下,只好先派太子朱瞻基前往安抚。
朱瞻基离京之后,先至凤阳拜谒皇陵,然后再抵南京拜谒孝陵。没想到他离开后不久,五月十日,洪熙皇帝在紫禁城中突然重病。
这里用“突然”二字,并不夸张。根据《仁宗实录》记载,五月十日他还在接见来自云南土官,没有任何异状。没想到转天就“不豫”
。洪熙预感到自己不行
,遂召见尚书蹇义、大学士杨士奇、黄准、杨荣等人,由杨士奇草拟敕书,派中官海寿即刻启程,赶去南京通知太子。
海寿是朝鲜裔,永乐年间就在内廷供职,这不是他第次做这样
事
。永乐二十二年,朱棣北征途中在榆木川去世,也是他和大学士杨荣
起,急急忙忙赶回北京通知太子朱高炽。所以这活儿他很熟。海寿刚刚离开京城,洪熙皇帝
病情急转直下,五月十二日,他已从“不豫“转为
“大渐”,当晚崩逝于钦安殿内。
到底洪熙皇帝急病是什
,历来众说纷纭。最不靠谱
个说法,来自朝鲜。《李朝实录》记载说:有个叫赵忠佐
朝鲜通事来京城,到处打听八卦,有人告诉他说是“天震之”,就是被雷劈死
。赵忠佐回去之后,绘声绘色地讲给朝鲜君臣听,这事遂写进
实录。
陆武所撰《病逸漫记》中,对洪熙之病做更详细
记录:“仁宗皇帝驾崩甚速,疑为雷震,又疑宫人欲毒张后,误中上。予尝遇雷太监,质之,云皆不然,盖阴症也。”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