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仅此而已。
至于芥川奖是否“有魔力”,就不太清楚
,是否“有权威”,
也
无所知。而且从来就没有意识到这类事情。迄今为止有谁得过这个奖,又有谁没得到这个奖,
也毫不知情。从前就没什
兴趣,现在也差不多
样(或者说越来越)兴味索然。就算像那个专栏作者说
,芥川奖是有魔力
东西,至少那魔力并未波及
身畔。大概是在半道上迷
路,没能挣扎着走到
身边吧。
凭借《且听风吟》和《1973年
弹子球》这两部作品获得
芥川奖提名。不过老实说(如果有可能,希望诸位原原本本地相信
话),当时却觉得拿不拿奖都无所谓。
《且听风吟》获得文艺杂志《**像》新人奖时,
确打心底感到高兴。
可以广而告之,向世界断言,那是
人生中划时代
事件。因为这个奖是
成为作家
入场券。有没有入场券,情况可大不相同。因为眼前那扇大门豁然洞开,而
还以为,只要有那
张入场券就万事大吉
。至于芥川奖如何如何,
那时完全没有时间去思考。
还有点,对于最初这两部作品,
自己也感觉不太满意。写这些作品时,
觉得本来拥有
实力只发挥出
两三成。毕竟是有生以来头
回写东西,小说这玩意儿该如何写为好,基本技术
还不太明白。如今想来,“只发挥出两三成实力”在某种程度上未尝不是
种亮点。不过
归
二归二,从作者角度来看,作品
质量还有不少地方让
难以满意。
所以,当入场券还可以,但凭着这样水准,继《**像》新人奖之后居然连芥川奖也拿到
手,只怕反而会肩负起过重
负担。在这个阶段就受到如此高
评价,难道不是有点“过头”吗?说得平实点,就是:“咦,连这玩意儿都可以?”
多花些时间话,肯定能写出更好
东西来——
心里有过这样
念头。作为
个不久前还从未想过要写小说
人,这个念头或许相当傲慢。连
自己都这
觉得。但允许
坦率地阐述个人见解
话,
个人如果连这点傲气都没有,就别想当什
小说家
。
《且听风吟》和《1973年弹子球》都被媒体宣传成芥川奖“最有力
提名作”,周围
人好像也都期待
获奖,然而基于前述理由,错失芥川奖反倒让
松
口气。而让
落选
评委们
心情,
也能够理解:“嗯,大概就是这
回事吧。”至少没有怀恨之心,也不曾想过与其他提名作品相比如何如何。
当时,在东京经营
家类似爵士酒吧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