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水平东西就是文学,那可就令人尴尬
。”看到这条评论,
老老实实地以为:“嗯,大概也会有这样
意见吧。”尽管受到如此评价,倒也没有心生反感,更没有怒火中烧。此人与
对所谓“文学”
理解,应该从
开始就截然不同。
部小说思想上如何啦,社会作用如何啦,是先锋还是后卫啦,是否属于纯文学啦,这种问题
压根儿就没考虑过。
是从类似“只要写起来开心不就得
嘛”
姿态开始写作
,彼此从根源上就产生
分歧。《且听风吟》里,虚构
位叫德雷克·哈特费尔德
作家,他有
部题为《心情愉悦有何不好》
小说,那正是当时盘踞在
大脑正中央
想法。心情愉悦有何不好?
如今想想,那真是个单纯或者说十分粗,bao
想法,不过当时
还很年轻(三十岁刚出头),再加上刚刚经历过学生运动
浪潮,因为这样
种时代背景,反抗精神不免有些旺盛,因此还维持着那种堪称“反命题”式
责无旁贷
姿态,喜欢顶撞权威、反抗权势。尽管不无狂妄自大、稚气十足之处,但回首往事,
觉得从结果来看却是好事。
这样姿态徐徐呈现出变化,是始于写《寻羊冒险记》(
九八二年)
时候。
心中也大致明白,就这
成不变地死守着“心情愉悦有何不好”
写法,作为职业作家只怕终将钻进死胡同。就算读者眼下把这种小说风格视为“崭新
东西”,表示理解和喜欢,但如果叫人家整天读
模
样
东西,用不
多久就会感到腻烦。“哟,又是这玩意儿。”注定会变成这种状态。当然,连身为作者
也会感到腻烦
。
况且并不是想写这种风格
小说才写
,只是还不具备足够
写作技巧去正面叫板和挑战长篇小说,姑且只能采取这种类似“装腔作势”
写法,才写这种类型
东西。碰巧这种“装腔作势”显得新奇又新鲜而已。可是对
来说,既然好不容易当上
小说家,当然想写写更深刻大气
点
小说。虽说是“更深刻大气”,但并不等于那种在文艺上毕恭毕敬
小说、那种显而易见属于主流
文学。
想写那种写起来让自己心情舒畅,同时又具有正面突破能力
小说。不单是把内心
意象零碎而生动地化为文字,还要把灵感和意识更加综合、更加立体地升华为文章——
渐渐开始这样想。
在那前年,
读
村上龙
长篇小说《寄物柜里
婴孩》,十分佩服:“写得真好!”然而那是只有村上龙才能写出来
作品。
还读过中上健次
几部长篇小说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