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中性?”
搜查记忆底层,想起美术史课
内容。“十九世纪下半叶有明治维新,当时西方绘画同其他各种各样
西方文化
起涌进日本。在那之前,事实上不存在‘日本画’这个类别。或者不如说甚至‘日本画’这个称呼都不存在,
如‘日本’这个国名都几乎不被使用。而在外来西画登陆时,作为应该与之抗衡
东西、作为应该与之有别
东西,这才产生
‘日本画’这
概念——久已有之
种种样样绘画风格统统被临时地、有意地囊括在‘日本画’这
新
名目之下。不用说,也有被剔除在外而衰落
,例如水墨画。明治z.府打算把所谓‘日本画’这个东西作为旨在同欧美文化分庭抗礼
日本文化自证性,即作为‘国民艺术’来加以确立、加以培养,总之作为与‘和魂洋才’
和魂相应
东西。进而,把过去视为生活设计、工艺设计
东西——例如屏风绘啦袄绘啦或餐具上
彩绘啦统统镶进画框送去美术展览会。换句话说,把原本属于生活中自然形成
画风,为
和西方体系相对应而升格为‘美术品’。”
说到这里,姑且打住,察看免色
表情。看样子他在认真侧耳倾听。
继续说下去。
“冈仓天心(6)和费诺罗萨(7)成为当时这种运动中心。可以认为这是那个时代迅速推进
日本文化大规模重构
个异常成功
例子。音乐、文学和思想领域也进行
与此大同小异
活动。
想当时
日本人是相当忙碌
——短期内必须完成
重要作业堆积如山。不过如今看来,
们似乎干得相当乖觉相当巧妙。西欧部分与非西欧部分
融合和分类大体做得
路顺畅。或者日本人原本适合做这类活动也未可知。所谓日本画,其定义本来是有而若无
东西。也许不妨说仅仅是建立在模棱两可
共识基础上
概念。并非
开始就划有
条像模像样
线,而是作为外压与内压
接触面在结果上生成
。”
(6)冈仓天心(1863—1913),日本明治时期美术家、美术教育家、美术评论家、思想家。被誉为“明治奇才”,领导新日本画运动。
(7)恩内斯特·费诺罗萨(ErnestFranciscoFenollosa,1853—1908),美国东方学家。投身于恢复日本传统文化事业中,做
大量保护日本传统文化
工作。曾任东京帝国博物馆美术部主任、波士顿美术馆日本中国美术部主任。
看上去免色开始就此认真思考。良久说道:“就是说,乃是种尽管模棱两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