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身在何处,们都不应该遗忘这种生活方式。这种方式称为“成为佛”、“成为老板”。不管去哪里,你都应该当周围环境
主人。换句话说,你不应忘掉自己
方向,因为如果你始终以这种方式存在,你就是佛
本身。
没有刻意
在坐禅时,们就会证得佛性,
们每
个人都是佛。
很高兴能在佛陀当年在菩提树下悟道
这
天来到这里。在菩提树下开悟之后,佛陀说:“奇哉!奇哉!
切众生悉有如来智慧德相,唯因妄执未证。”他
意思是,在坐禅时,
们就会证得佛性,
们每
个人都是佛。
不过,他所指“修行”并不只是坐在菩提树下,也不只是盘腿而坐。无疑地,盘腿
坐姿对
们来说很基本也很重要,但佛陀真正
意思是,不管是山峰、树木、流水、花朵,
切无不是佛道。换句话说,万物都以各自
方式参与到佛
活动之中
佛性使你活在当下
们说万物以各自
方式存在,并不是指万物各自存在于自己
意识领域。
们所看到或听到
,只是
们实际呈现
部分,或称为“
个有限
观念”。当
们只是
们自己时,就是以
们专属
方式存在着
时候,也就是在呈现佛
自身。
换句话说,当们坐禅或从事这类
事情,佛道或佛性就在其中。要是
们去问佛性是什
,佛性就会消失;要是
们只管坐禅,就会充分
解佛性
意义。也就是说,
解佛性
唯
方法就只有坐禅,只有如
们本然那样地存在着。因此,佛陀所说
佛性,就是如他
样子活在当下,超出意识
领域之外。
佛性就是们
真实本性,还没坐禅之前,还没在意识层面认识佛性之前,
们就已经拥有佛性
。在这个意义上,
们所从事
切无不是佛
活动。如果你刻意去
解佛性,就不会
解佛性;如果你放弃
解佛性,则对佛性
真正理解就唾手可得。
坐禅之后,般都会讲讲话,但来这里
人主要不是为
听
讲话,而是为
坐禅,
们应该谨记这
点。
讲话
目
,是为
鼓励各位以佛陀
方式坐禅。所以,虽然
们说你有佛性,但如果你对要不要坐禅有所犹豫,或不承认自己是佛,那
你既不会
解佛性也不会
解坐禅。
但是,当你能够以佛陀方式坐禅,你就会
解
们
禅道。
们不会谈太多道理,但是透过活动,
们却可以彼此沟通。
们应该常常沟通,不论是言语或非言语上
沟通。如果忽视这
点,
们就会失去佛教最重要
部分。
你就是佛!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