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就算如此,现在也轮不到唐泛来做主,他只是个小小
五品郎中,不是内阁宰辅,这种提议呈上去,十有八九会被搁置,再说现在这个朝廷也不是做事
朝廷。
但是进刑部,唐泛就多
个很好
环境,在这里他可以查阅到大量之前没法在顺天府看到
卷宗资料,也可以开始自己
计划——从历年各种案例中找出判决不合理
地方罗列整理,并在《大明律》
基础上撰写出新
问刑条例。
如果他有生之年没法登上高位,这些事情很有可能永远也不会得到推动实行,但这并不意味着唐泛就可以像尹元化等人样在刑部里浑浑噩噩度日,将精力全部耗费在勾心斗角上,他从来没有忘记他当官
初衷,正如他不会忘记老师丘濬在离京前勉励自己
话。
世道再黑暗,也总有重现光明
,本来是可以免罪,但他没有那
做,反倒拿着乙
钱去享受
几年,然后娶
老婆,生
孩子,这才跑去捅死乙,就说是为父报仇。
刑部和内阁未尝不明白这个道理,只是甲儿子以孝道来做护身符,明代以孝治天下,如果他们重罚,就与当时
教化不符合,所以朝廷最后选择在律法和情理之间作
个相对平衡
选择。
但这也直接便宜甲
儿子。
他原先家贫,全靠乙赔偿
田地才改善家境,这下人也不用死
,老婆孩子也齐全
,家里也有钱
,还得
个孝道
好名声,洗刷之前
污名,真是
举数得。
这就折射出如今存在
些问题。
在现行律法没有规范得那仔细
条例上,许多人就有
钻空子
机会,像甲
儿子这种情况绝不在少数,如果当时官府强制要求尸检,那
之后那些事情就全都不会发生。
这个问题不仅唐泛意识到,同样有许多人意识到
。
像前刑部尚书林聪,董方等人,就明确提出要修改《大明律》,以便适应日益增长判案需求。
但《大明律》是太祖皇帝定下,不是想改就能改
,在太祖之后,都有不少臣子提出要修改,但每次
有人提出,就会有
大堆言官跳出来以违反祖宗家法
名义弹劾他,久而久之,《大明律》还是那部《大明律》,许多*员在判案过程中没能找到依据,只能按照自己
常识判断来,这就产生
很多冤案错案。
唐泛也觉得《大明律》必须修改,但是不能直接就在上头改,无数前辈已经用身体力行向他证明这是行不通
,会被骂得很惨,不过如果不去动《大明律》,而选择额外增加
些问刑条例,这就没有问题
。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