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岱又道:“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念之本心也,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介子可知这是谁
高论?”
李贽《童心说》呀,这篇短文四百年后
张原粗略读过,当时并不觉得如何振聋发聩,而现在听大兄张岱说来却是惕然有省,有童心才有真情,不过并不是有真情就能所向披靡
,人不是生活在哲思和空想里,现实是如此
坚硬,李贽自己也最终被诬下狱自刎而死——
张原道:“此论甚奇,源出王阳明良心说,却有新意,不知是哪位贤达大作?”
张岱道:“这便是李卓吾《焚书》,不读《焚书》,难称名士。”晚明士人逾礼放纵,从王阳明、李贽这里恰能找到思想依据。
张原问:“李卓吾先生仙逝几年?”
原无奈道:“不瞒大兄,她是谑庵先生之女,喜欢扮书生——”
“果然是她!”
张岱拍大腿,那兴奋
样子让张原愕然,只听大兄张岱又道:“这是谑庵先生
次女是吧,有意许配与你为妻
那位王二小姐?”
张原吃惊,这时难装淡定,忙问:“大兄从哪里听来
?”这事他只向母亲和族叔祖张汝霖说起过,而且也是有意避开婢仆耳目
。
张岱笑道:“也不瞒你,
是听侍候大父
茶僮说
,想必你向大父禀报此事时被茶僮听到
。”
张岱道:“仙逝已十年,可惜啊。”又道:“李卓吾行事惊世骇俗,六十多岁还与湖北麻城梅御史孀居
女儿相恋,李卓吾入狱也与此事有关。”
张原惊讶道:“还有这等事,却是未曾听闻。”
张岱道:“李卓吾那时已出家为僧,梅氏女望门而寡,《焚书》里有李卓吾写给梅氏女四首七言诗,深情自蕴,
以为古今情诗以此为最,试为你吟诵——”吟道:
“回飞锡下江南,咫尺无由接笑谈。却羡
张原道:“大兄,这事莫要传扬出去,谑庵先生肯原谅已经够宽容
,若传扬出去让他失
颜面,那小弟以后如何与谑庵先生相见。”
张岱却不以为意,问:“你既知如此,为何还与王二小姐同舟去挖笋?”
张原语塞,人,总有情不自禁时候。
张岱笑笑地看着张原,说道:“介子莫非想鱼与熊掌得兼?别矢口否认,辈率性而为,不必效冬烘道学虚伪,你要抓住最初
念,那才是你
本心。”
张原心道:“最初之念,是觉得婴姿师妹很可亲,与她说话交往颇为愉悦,这是
本心,而其他种种顾虑却是因为世俗
束缚——”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