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动。
这当然不是随机选择,而是有明确
含义。这说明,洋人并不想推翻清王朝,他们所志,
是通商,二是要清王朝放下高高在上
架子,以平等
态度和他们交往。
更令曾国藩意外,是外国人在结束战争之后,立刻提出,可以帮助清王朝镇压国内太平天国,并且迅速付诸行动。沙俄赠予清方“
万支来复枪及附件和五十门大口径大炮及炮弹”(11)。太平军攻打上海时,上海正式成立“中外会防局”,英、法军队直接参与对太平军作战,其后帮助清z.府收复宁波。后来英法等国又在华组成“常胜军”“常捷军”“常安军”等混合部队,与湘军淮军
起作战。这更证明洋人确实想维持大清王朝
统治。
后来曾国藩说,外国人“不伤毁宗庙社稷,目下在上海、宁波等处助
攻剿发匪”,“二者皆有德于
,
中国不宜忘此大者而怨其小者”(12)。
其实在此之前,曾国藩通过“件小事”已经感觉到这些洋人
与众不同之处。
咸丰三年,也就是1853年,上海爆发小刀会起义,在混乱期间,上海海关运转失灵,海关*员逃到
租界。但是外商
船只还在港口等待,贸易还是得继续进行,英、法、美三国
领事商量
下,决定三国各派
人,成立
税务司,“代替中国z.府”管理上海海关。这显然是对中国主权
种严重侵犯。不过令中方*员意外
是,外国人居然能诚实认真地收税。过
两年,上海收复,外国人居然将他们管理时收到
税款七十余万两白银,移交给清z.府。而且,在外国人
管理下,上海海关贪污腐败明显减少,征收额明显上升。“税收大增,z.府善之。”(13)
清z.府事后脑洞大开,竟然很高兴地同意由英国人代管中国海关,并写入与英美等国签订《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海关税则》第十款:“任凭总理大臣邀请英人推行帮办税务,并严查漏税、判定口界、派人指泊船只及分设浮椿、号船、塔表、望楼等事。”从此开始由外国人代管海关行政,最高长官称“总税务司”,意即“总司海关税务之事”,实际上全权负责管理海关事务。
外国人管理中国z.府事务,这当然是西方侵犯中国主权个铁证。但是清朝z.府在这件事情上并非完全出于被动。在英国外交官威妥玛与清朝总理衙门大臣文祥谈论海关改革事宜之时,威妥玛曾表示,如果能按“外国制度越来越划
推行”中国海关
改革,并不
定由英国人来管理,“中国尽可以雇用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