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事棘手,焦灼之际,未尝不思遁入眼闭箱子之中,昂然甘寝,万事不视,或比今日人世差觉快乐。(18)
眼闭箱子,就是棺材。就是说,在公务难以处理,心情焦灼时候,
经常想早点儿跑到棺材里,往那儿
躺,理直气壮地睡大觉,再也不用醒过来
,这样,比活着,那要快乐多
。
曾国藩也曾对赵烈文说
证明,慈禧不具备领导国家进行现代化转型知识与能力。她是
个有权术而无见识
人。诚然,她精通传统
统治术,对人性卑劣
认识超乎很多男人,可是她并没有
个成形
治国理念,
切出发点都是为
保护自己
权力。这样
人,绝不是几千年不遇大变局中合格
领导者。
至于奕,人虽聪明,却缺乏与慈禧抗衡魄力、技巧和耐性。虽然才具不凡,但他毕竟是“臣”而不是“君”,地位本不稳固,性格也不够坚忍厚重。慈禧通过
次小政变,令他后半生唯唯诺诺,不敢稍有所违。这样
人,也不具备担当推动中国向现代社会转型
领袖
条件。
至于奕政敌,随时准备接管军机班子
醇郡王奕等权贵,以及倭仁等保守派,在天津教案中表现出来
素质和见识,更让曾国藩绝望。
曾国藩后来在与心腹幕僚密谈中讲自己
心里话:
两宫(慈禧太后、慈安太后)才地平常,见面无要语;皇上冲默,亦无从测之;时局尽在军机恭邸(奕)、文(文祥)、宝(宝鋆)数人。恭邸极聪明而晃荡不能立足;文柏川(文祥)正派而规模狭隘,亦不知求人自辅;宝佩衡(宝鋆)则不满人口。朝中有特立之操者尚推倭艮峰(倭仁),然才薄识短。余更碌碌,甚可忧耳。(16)
也就是说,两位太后才干平常,聊半天没有
句重要
话。皇帝年纪太小,还看不出什
。权力在奕、文祥、宝鋆等几个人手里。奕极聪明,但是因为太聪明
,所以立场不坚定,不足以依靠。文祥人很正派,但是格局不大。宝鋆则形象不佳,大家对他颇有微词。朝中有人品有原则
人还有倭仁,但是才干很差,见识更短。其他
都是碌碌无为之人。实在是太可忧虑
。
曾国藩早年立下内圣外王之宏愿,并为此辛苦奋斗生。然而到
垂暮之年,他才猛然发现他虽然耗尽
生精力,但是这片天,已经补不起来
。同治八年(1879)十
月十三日,曾国藩作
首《自箴韵语》。其中有
句描述
他晚年
心情:
补救无术,日暮道穷。(17)
心情无比悲凉。
他曾经对弟弟曾国潢说: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