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这本书还有个重点,是分析中国与世界
相同与差异。事实上,中国历史有很多与欧洲历史相似
阶段。比如周代封建制下
贵族社会,与西方
“封建时代”(也就是中世纪),有着非常相似
贵族精神和游戏规则。中国
秦汉帝国,更是与欧洲
罗马帝国也有着许多惊人
相似之处。汉帝国崩溃后
“蛮族入侵”(或者说所谓
“五胡乱华”),并不是中国独有
现象,而是当时
个世界性
现象,罗马帝国也是在同
波“蛮族入侵”中崩溃
。中
个方面,块
块地码豆腐
样地码上去。往往看到后面,就把前面
忘掉
。特别是现有
通史,很多都有同
个问题,那就是重史实而轻史识,只注意罗列知识点,并没有把这些知识点背后
逻辑线打通,也就是说,没有下功夫梳理历史背后
规律。
因此要做
,是打破朝代
顺序,提炼中国历史
大脉络。跳出具体朝代、具体人物、具体事件,聚焦历史背后大
规律。
所以这本书不会津津乐道于历史上个又
个
权谋故事,
次又
次
君臣争斗过程,还有
个又
个王朝
兴起和崩溃,因为这些过程虽然每次都花样翻新,但本质上无非是
些规律性
重复。
要向大家介绍
,是这些过程背后
游戏规则,以及这些规则是怎
形成
。
所以打个比方,通史像是个人
年谱,每
年都要写到。而
“简读”,更像是
些对这个人
点评或者考察结论,只谈几个重点,但是希望谈深、谈透。
三
第二个原因是,通史很难进行中外比较,或者说难以在世界史背景下分析中国史。
有时候,历史需要“长时间、远距离、宽视野”地去看,才能发现
些整体性
规律。比如只有升上太空,你才会看清地球是圆
。或者说,只有跳出庐山之外,你才能发现庐山
真面目。
“不读中国史,不知中国之伟大;不读世界史,不知中国之特质。”[2]不读世界史,你无法准确地判断中国文明在世界上位置,以及自身
独特之处。
所以这本《简读中国史》要做,是把中国史放到世界史
背景下去观察。
般来讲,中国人写中国史,会有
个问题,那就是局限于中国自身,不注意影响中国
世界因素。然而事实上,在中国史
发展过程中,世界因素在很多时候起
关键作用。比如两河流域文明
些要素,对中国早期王朝
出现和发展起到
重要
刺激作用。当然,这些外来因素并没有削弱,反而强化
中国
文化个性。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