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过文科,也念过理科。在课堂上听老师提到艺术这个词,还是理科
老师次数更多:化学老师说,做实验有实验艺术;计算机老师说,编程序有编程艺术。老师们说,怎
做对是科学,怎
做好则是艺术;前者有判断真伪
法则,后者则没有;艺术
真谛就是要叫人感到好,甚至是完美无缺;传授科学知识就是告诉你这些法则,而艺术
修养是无法传授
,只能够潜移默化。这些都是理科老师教给
,
觉得比文科老师讲得好。
没有科学知识人比有科学知识
人更容易犯错误;但没有艺术修养
人就没有这个缺点,他还有容易满足
好处。假如
个社会里,人们
点文学修养都没有,那
任何作品都会使他们满意。举个例子说,美国人是不怎
读文学书
,
部《廊桥遗梦》就可以使他们如痴如狂。相反,假如在某个国家里,欣赏文学作品是他们
生活方式,那就只有最好
作品才能使他们得到满足。
想,法国最有资格算作这类国家。
部《情人》曾使法国为之轰动。大家都知道,这本书
作者是刚去世不久
杜拉斯。这本书有四个中文译本,其中最好
当属王道乾先生
译本。
总觉得读过
《情人》,就算知道
现代小说艺术;读过道乾先生
译笔,就算知道什
是现代中国
文学语言
。
有位作家朋友对说,她很喜欢《情人》那种自由
叙事风格。她以为《情人》是信笔写来
,是自由发挥
结果。
看法则相反,
认为这篇小说
每
个段落都经过精心
安排:第
次读时,你会感到极大
震撼;但再带着挑剔
眼光重读几遍,就会发现没有
段
安排经不起推敲。从全书第
句“
已经老
”,给人带来无限
沧桑感开始,到结尾
句“他说他爱她将
直爱到他死”,带来绝望
悲凉终,感情
变化都在准确
控制之下。叙事没有按时空
顺序展开,但有另
种逻辑作为线索,这种逻辑
把它叫做艺术——这种写法本身就是种无与伦比
创造。
对这件事很有把握,是因为
也这样写过:把小说
文件调入电脑,反复调动每
个段落,假如原来
小说足够好
话,逐渐就能找到这种线索;花上比写原稿多三到五倍
时间就能得到
篇新小说,比旧
好得没法比。事实上,《情人》也确实是这样改过,
直改到改不动,才交给出版社。《情人》这种现代经典与以往小说
不同之处,在于它需要更多
心血。
作家朋友听
以后感觉有点泄气:这
写
本书,也不见得能多赚稿费,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