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及玩捉迷藏被抓到时却被他人“视而不见”:
“他直愣愣地望着,应该说是看穿
,两眼盯着
背后,
动也不动,令人不寒而栗。
从来没有看过那样
张完全没有表情
脸,和那
空洞
双眼球,对
视而不见。”(页21)
那正是死亡凝视:被死亡凝视;被视同消失:位于消失点上
存在。
从这里可以联结袁哲生另篇以殡仪馆为场景
得奖佳作《没有窗户
房间》(1998),在这篇气氛阴森
小说里,在倦勤
殡仪馆员工喃喃自语(“死亡就跟对发票
样,早晚会中奖
。”)
牢骚中,引领读者进入死亡
幽闭剧场,灵堂、冷藏室、“超级大烤箱”及其中另
位员工把房间布置得灵堂似
,自己盛装扮死尸,“孔雀鱼
房间跟停尸间似
,连个窗户都没有。”(页137)是袁哲生最极致
“寂寞
游戏”。
写作诚然亦属“寂寞游戏”——以语言操控缺席者,或不存在
事物。
后期袁哲生历经
“本土”
转折——如《秀才
手表》中
三个中短篇,及《猴子》——袁
本土题材当然是第
本小说中诸多
可能取向之
,但本土转折却和回返童年或青春期同时发生——拒绝中年后成人
世界、都市场景、父系省籍原罪?——却显然不完全是偶然
事。
《秀才手表》(2000)
时刻,正是《寂寞
游戏》
时刻,但场景却改变
,不再是拉链状
眷村,如其序言,而是回到母系,外公家族
乡野奇谈,对话语言也大量地“台语文字化”(如有
论者说
,归向黄春明
世界?)。但这三篇以时间命名
小说连作,触动
时间却似乎是另
种时间:超自然对乡村生活
闯入。《秀才
手表》作为超自然物
手表表征
并非物理时间,其功能还不如“
们身体里面
手表”;《天顶
父》中无视时间流变
鬼魂,到
《时计鬼》,干脆创造出超自然
时间管理者,时计鬼。这里
寂寞
游戏,试探
似乎是透视点之后
时间。
《猴子》(2003)、《罗汉池》(2003)都是说故事,前者是较为“正常”青少年世界(常见诸于小说);后者则回返早年
抒情诗手法,更扩大发展至寓言空间,较为精巧地设计隐喻象征,角色寓意与情节
对比,读起来与其说有沈从文
影子,不如说更接近汪曾祺——混合《受戒》与《大淖纪事》,却是台湾前现代
世俗空间——追求诗
审美意境与救赎,接近“京派”
教义,但却有点似曾相识。但这些近期作品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