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和中国联系。《谪仙记》和《谪仙怨》两篇作品中
主人公李彤和黄凤仪在上海时都是官宦人家
小姐,可是离开上海(台北)到
纽约,却不约而同地成
“谪仙”,由天上
仙境(上海)到
落魄
人间(纽约),是她们共同
人生轨迹,在纽约她们或在自毁自弃中走向死亡,或在自甘堕落中沉沦挣扎。李彤和黄凤仪
身世巨变,固然由国内政治形势
天旋地转而来,可是在上海(台北)和纽约
城市对比中,作者似乎也隐隐然给
们
种暗示:对李彤和黄凤仪而言,上海
繁华是她们
,而纽约
热闹却与她们无关;她们在上海时是中国(蒙古)
“公主”,到
纽约却变成
风尘女郎1。从上海到纽约,她们跨越
不仅是太平洋,更是天上人间
界限——在天上她们是主人,到
人间她们却成为消费品。《谪仙记》、《谪仙怨》中
李彤和黄凤仪,在上海(代表中国、东方)和纽约(代表美国、西方)这两个大都市中不同
人生和命运,或许并不是偶然,如果联系同时代
吴汉魂在芝加哥(《芝加哥之死》)和依萍在纽约近郊安乐乡(《安乐乡
日》)
人生境遇,不难看出,白先勇笔下
那个时代
中国人到
国外成为“世界人”
时候,他们
困境基本是
致
。
这也就是说,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白先勇,在展示中国人走向世界
时候,是持
种强烈
国族(中国)立场
,站在中国
角度看,那时候来到纽约(芝加哥)这样
美国大都会
中国人,遭遇
是
种放逐,
种谪仙,和
种人生
巨大落差。《台北人》中
钱夫人们从桂林、上海和南京来到台北,是国内政治斗争
结果,
们从中看到
是同
个国度中
不同人群(跟随国民党来台
群)
命运;到
《纽约客》中
李彤们,她们从上海(台北)来到纽约,原因可能还是国内政治斗争
结果,可反映
却是同
种人群(中国人)在不同文化中
命运。因此,如果把白先勇在《台北人》中
立场,概括为站在失败者
边,同情那些来台
大陆人
话,那
在《谪仙记》和《谪仙怨》中,他则站在中国人
立场,对在中西文化夹缝中失魂落魄、沉沦堕落
“谪仙”们,寄予
深深
悲悯。值得注意
是,当《谪仙记》中
李彤辗转在
个又
个外国男人之间,《谪仙怨》中
黄凤仪成为外国男人
性消费品
时候,其中
男女关系,已然隐含
“东方/女人/弱势出卖者”对“西方/男人/强势购买者”
二元对立框架,这使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