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着手叙述
主人公阿列克谢·费奥多罗维奇·卡拉马佐夫生平
时候,心里不免有点惶惑。也就是说,尽管
把阿列克谢·费奥多罗维奇称作
主人公,然而
自己也知道,他根本不是什
大人物,因此
预料读者肯定会提出这样
些问题:您
阿列克谢·费奥多罗维奇究竟有什
出类拔萃
地方,居然被您选作自己
主人公?他有什
不起
作为?他在哪些人中间、凭什
而闻名?
作为读者为什
要花费时间去研究他
生平事迹?
最后个问题最要命
,对此
只能这样回答:“也许您自己会从小说中找到答案
。”可是如果大家读
小说之后还是看不出或者并不认为
阿列克谢·费奥多罗维奇有什
出众之处,那怎
办呢?
所以这样说,是因为
事先伤心地预见到
这
点。对
来说,他是个杰出人物,但
非常担心自己能否向读者证明这
点。原因是:他也许是个活动家,但还是个尚未定型、尚未明朗化
活动家。不过话又要说回来,在
们这样
时代,要求人家面目清楚也未必合乎情理。不过有
点也许是没有疑问
:他是个奇特
人,甚至是个怪物。然而,奇特与古怪虽然令人注目,却会带来害处,尤其在大家都力图把个别凑成整体、从普遍
混乱中寻找哪怕某种共同点
时候更是如此。在大多数情况下,怪物往往是
种个别和特殊
现象。是不是这样?
如果您不同意最后这种说法并且回答说“并非如此”或者“并非永远如此”,那也许会鼓起勇气对
主人公阿列克谢·费奥多罗维奇
意义加以肯定
。因为怪物不仅“并非永远”是个别和特殊
现象,恰恰相反,怪物有时候体现
整体
核心部分,而跟他同时代
其余人不知什
原因
个个都暂时离开
他,好像被
阵狂风卷走
似
……
本来毋须作出这种极其乏味而又含糊
解释,可以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反正只要您喜欢,总会把它读完
。可糟糕
是,
传记只有
份,而小说却有两部。第二部小说是重点,主要写
主人公在当代即目前
活动。第
部小说
情节发生在十三年前,几乎不成为小说,而仅仅是
主人公少年时代
某个瞬间。
无法绕过第
部小说,否则第二部小说
许多内容便难以理解
。可是这样
来,
就更加为难
:既然连
这个传记作者都认为给这样
个微不足道而又捉摸不定
主人公写
部小说尚属多余,那何必要奉献两部小说?
又如何解释这种自以为是
态度呢?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