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问:“难道没有个人提乔利蒂②
名吗?”
听这话福格希亲王顿时明白自己原来
判断错
;他听见
来自天堂
低语。随后德-诺布瓦先生便天南海北地谈起来,也不怕吵
别人,正象当巴赫
首美妙绝伦
咏叹调最后
个音符
奏完,听众就开始毫无顾忌地高声说话,或去存衣间取出自己
衣服。使他这种前后判若两人
表现更为突出
是,他还请求亲王如有机会谒见国王和王后陛下,
定要代他恭致敬意,这是人们动身前说
句话,相当于
场音乐会结束时有人大声喊“贝卢瓦路
马车夫奥古斯特”。
们不清楚福格希亲王当时
确切感想是什
。他听到“乔利蒂呢,没有
个人提他
名吗?”这句名言后
定无比高兴。因为德-诺布瓦先生身上最闪光
优点虽然因年迈而变得黯淡和紊乱,但他
“大无畏气概”却随着年龄而日臻完美,
如某些老年音乐家,其他方面都走下坡路,但到生命结束时却在室内音乐
演奏技巧上达到前所未有
炉火纯青
地步——
①马基雅维里(1469-1527),意大利政治家,后泛指切为达到政治目
而不择手段
人。
②乔利蒂(1842-1928),意大利政治家,1908-1914年曾连续担任内阁会议主席。
总之,本来打算在威尼斯呆半个月福格希亲王当天就回
罗马,并且几天后为产业
事受到国王
接见,
想前面已经说过,就是亲王在西西里拥有
产业。内阁苟延
时间比人们想象
要长些。内阁倒台后,皇上就为给新内阁物色
个合适
首脑多方征求
国务活动家们
意见。然后他召来乔利蒂先生,后者同意出任内阁总理。三个月后,
家报纸记叙
福格希亲王和德-诺布瓦先生
会晤。报上转述
两人之间
谈话与
们转述
样,不同之处在于报上写
是“他带着人们熟悉
那种狡黠而优雅
微笑说”,而不是“德-诺布瓦先生狡黠地问”。德-诺布瓦先生认为对
个外交家来说“狡黠地”这个词已经够有爆炸力
,而这种添油加醋
做法起码是不合时宜。他曾请求法国外交部予以正式否认,然而外交部也穷于应付。因为自从那次会晤被披露报端以后,巴雷尔先生每小时向巴黎打好几次电报,抱怨在奎里纳莱①有
个非官方
法国大使,并报告此事在整个欧洲引起
不满。这种不满情绪其实并不存在,但各国大使出于礼貌不便在巴雷尔先生声称大家对此事反感时否定他
说法。
向只按自己
想法行事
巴雷尔先生把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