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晨,们感觉清新无比地离开旅馆,跟狄威斯夫妇道过再见,离开波斯曼到北边开阔
公路上去。狄威斯夫妇希望
们留下来,但是
想往西走,以继续
思索,这个特别
向往统治
心。今天
想要谈
位斐德洛从未听过
人物,而
为
准备这次
肖陶扩已经广泛阅读过
他
作品。
不像斐德洛,这个人在三十五岁时已是国际名人,五十八岁时成为个活着
传奇,贝特朗?罗素描述其为"大家公认
、那个时代最著名
科学家"。他是集天文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哲学家于
身
人。他
名字叫朱利斯?亨利?彭加列。
对而言它总是这
不可思议,而且
猜至今犹然。
认为斐德洛游历过
应该是
条以前从来不曾有人游历过
思想路线。但是,
定有某个人,在某个地方,已经思考过所有这些。而斐德洛是这
个可怜
学者,可能他只是在复制
些有名
哲学系统而不肯费劲去检视。
因此,花
超过
年
时间阅读这冗长而且有时非常琐碎
哲学史,去探寻他所复制
观念。然而读哲学史是
件迷人
事,虽然至今
仍然不知它是由什
所组成
。有两个假定彼此对立
哲学系统似乎都跟斐德洛所思考
很接近,只有很少
差异。日复
日,
认为
已经发现他在复制谁,可是每次总会显露出些微不同,
便发现他采取
迥异
方向。以黑格尔为例,
早先曾提到他,他拒绝印度哲学系统,认为其
点都不是哲学。但是斐德洛似乎吸收
印度哲学,或者被它所同化。这里毫无矛盾冲突感。
终于提到
彭加列。又
次地,
们发现
点复制,但是实际是另
种现象。斐德洛沿着
条长而弯曲
路径,得出
最高
抽象结论,他似乎要往回走
,但是却突然停住
。而彭加列从最基本
科学真理开始,达到同样
抽象层级后停下来。两人
路径刚好停在彼此
尽头!在他们之间有完美
延续性。当你站在非理性
阴影下,另
个所思所谈如你所为
心灵
出现,几乎可算上天
赐福
。就如鲁宾逊?克鲁索在沙滩上发现
足迹。
彭加列从1854年活到1912年,是巴黎大学教授。他
胡子与夹鼻眼镜使人回想起亨利?图卢兹-劳特瑞克(HenriToulouse-Lautrec〈1864-1901〉,法国艺术家,在他
绘画、石版画和海报中描绘
蒙马尔特区
音乐厅及咖啡馆,包括《红磨坊
贪食者》〈1892〉——译者注),他当时住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