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尖端》并不是品钦写第
部“9·11”小说。早在《反抗时间》(AgainsttheDay,2006)这部尚未译介
皇皇巨著中,品钦就以曲折
春秋笔法,将“后9·11”
历史之思投向
19世纪末
美国无z.府主义者,投向
在威尼斯屹立千年后突然倒塌
圣马可钟楼,投向
发生在遥远
西伯利亚
通古斯大爆炸……品钦似乎习惯于从全球资本主义和现代性
历史运动轨迹中,审视人类社会这些突如其来
灾变、战祸、,bao乱、冲突和坍塌,而“网络社会”或“9·11”不过是对这
连续体在当下阶段
最新命名。甚至可以说,品钦并不是心血来潮才决定在晚年写
部“9·11”小说,他毕生
文学创作都在预言这类“末日”事件
不断到来,他笔下那些形形色色
与历史对抗
鬼魂从未真正退场,他们迟早会从边缘悄然越界,对现实
中心进行轰然
击。
二、“帝国”
阅读《致命尖端》时可资参考个重要理论资源,是哈特和内格里那本极具影响力
《帝国》(Empire,2001)。这两位左翼学者在新世纪伊始时提出,全球化时代
“帝国”乃是
种新形态
治理方式,它迥异于从前作为历史征服力量
旧帝国(如古罗马帝国、大不列颠帝国),而是
种没有时空边界
、超越民族国家范畴
存在。这个“帝国”并非专指今日
世界超级强国美国,甚至也不是历史
某个分期阶段,而是
种悬置历史
力量,它试图站在历史之外,以“
种新
主权形式来有效规控全球交换”。哈特和内格里进
步认为,这种“解域化”
“帝国”不仅在今日
社会生活中无孔不入,而且它
主权具有高度
虚拟性(virtuality),往往以高科技
媒介技术和信息网络为载体,来实现德勒兹所说
“控制社会”(controlsocieties)。
既然这样信息帝国是全球化
晚期资本主义所呈现
统治生态,那
品钦以虚拟
全球网络为背景来书写纽约“9·11”恐怖袭击也是情理之中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9·11”不再是亨廷顿所说
西方基督教与东方伊斯兰教之间爆发
“文明
冲突”,而是哈特与内格里所言
“帝国”与其不满者之间
斗争。两位作者甚至颇具争议地写道,“这些(帝国
)敌人常被称为恐怖分子,这个简化
术语在概念上很粗糙,它根植于
种警察思维”。诡异
巧合是,《帝国》出版后不久即发生
“9·11事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