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这两幅生日照片。那时他还留着长头发,现在看,好年轻,可当年
心里想:哎呀,木心变成老头子
——在照片中,
又瞧见二十多年前那几支鸢尾花,却忘记还买
生日蛋糕,蛋糕上插
六支小蜡烛。
不懂古文,他便用普通话
句
句念下来,再回到起首,用上海话解释古字和用典。那些年,他正在恢复写作
猖狂中,自称“二度青春”,
篇接
篇,文思泉涌,“如种之茁”。其时,
俩居定纽约五年
,何曾想今后会还乡,更料不到先生
暮年会有乌镇
晚晴小筑——诗作读毕,便是以下这行字:
丙寅二月十四日,予满甲子,海外孤露,唯丹卿置酒相祝。
木心来信抬头,每称
“丹卿”,偶或也用“佛耳”,是他给
绰号——那是
与先生顶开心
时光,老小无猜,“海外孤露”。两年后,
九八九年,木心开讲世界文学史,又二十三年,木心死,“予满甲子”,《文学回忆录》出版
。
此刻这本笔记簿就在电脑边,没办法,写到这里,只好掩面痛哭。
二〇三年十二月十五日至二十八日写于北京
翻开木心六十岁生日送笔记本,首页就是他手写
这首四言诗。
“天气好,心情不错,站在阳台上,种小规模
君临万物之感。”(选自木心遗稿)
九九三年左右木心摄于杰克逊高地寓所门前
台阶。
[1]本文初刊于《〈温故〉特辑:木心逝世两周年纪念专号》,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