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史料与历史不加分别,他们不分青红皂白股脑儿地接受遥远往昔
东西。约翰·阿诺德(JohnH.Arnold)说:“古董学家热爱过去。古董学家与历史学家之间在此有清晰
分野。……比起他们所讲述
故事来说,古董学家对过去有大得多
爱意要表达。”不过,也正是古董学所积累、发明和发展出
种种技术与规则,使得现代历史学
出现成为可能。明确什
是史料、如何处理史料,历史就不再是古董,而成为现代思想和现代智识
部分。
现代史学基础是搜集、整理、审查、鉴别、分析史料,任何议题都有自己
史料范畴,研究者要做
就是在此范畴内排除或扩充史料。当学者把什
是史料、怎样对待史料、怎样排列和分析史料当作研究任何课题
首要工作来做,很自然地,神话就不再能当作历史
部分
。缺乏史料观念者必定“信古”,重审史料者难免会“疑古”。重审史料,把非历史
论述从历史学中排除出去,在此基础上展示历史
真实面向,这正是疑古学派最成功
地方。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胡适表彰《古史辨》是“中国史学界
部g,m
书,又是
部讨论史学方法
书”。影响深远
g,m必定是在理论和方法层面取得
成功。考古也好,证古也好,都以全新
史料观念来进行。在这个意义上,从疑古开始到今天为止史学
重要发展是
脉相承
。
所以,对于发展个多世纪
中国新史学来说,这样
共识已不再会遭遇质疑:
切可借以认识过去
都是史料(包括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也包括文字材料和物质文化),
们视之为史料而非直接等同于历史;规范使用史料是史学
生命所在,历史学早已在史料学方面建立起最严格
游戏规则。就此而言,中国现代历史学
开路先辈取得
巨大成功。对此今天
们已不会有任何异议。只是随着学科
发展与积累,今天
们面对
问题是,接下来应该再怎
往前走?
新步:
认识到史学关键和基础是史料学,对传统史学
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现在
们要再往前迈进
步,提出
个新
说法:。
们认为
切史料都应该当作史学来对待。
首都师范大学孙正军老师近年来提倡“史料批判研究”,在学界产生
较大影响。史料批判研究对史传文献持有批判、质疑
目光,容易让人联想到现代历史学建立之初所提出
史料学以及当时
疑古思潮。在《魏晋南北朝史研究中
史料批判研究》
文中,孙正军说明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