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年夏天参加个考察队在蒙古中西部考察,曾到达著名
花园城市车车尔勒格(Tsetserleg),观摩收藏在后杭爱省博物馆
布古特碑。如果不是有母狼乳儿
先入之见,说实话现场感觉难以看得那
清楚。不过,
在
个月后代表考察队所写
考察日志里,不敢表达这种疑惑,仍然写道:“蒙蒙细雨中,碑身和龟趺都有
点黯淡
赭红色,碑顶部母狼以乳哺幼儿
雕像,虽然残缺有三分之
强,但还是那样鲜明。龟趺是中国式
,但模仿
意味很重,在似与不似之间。”这个“似与不似之间”其实也是
对整个碑首雕像
印象。回国后很长时间,
经常看
们从各个角度拍摄
照片,越来越怀疑母狼释读
可靠性。
有这种怀疑人显然还不少。2011年3月迈克尔·德罗普(MichaelDrompp)在美国东方学会年会上发表会长致辞,题为《内亚独狼》(TheLoneWolfinInnerAsia),对布古特碑首
雕像进行细致
分析,他并不怀疑狼雕像,但他否定
狼身下
小儿,因此碑首
雕像是对中国式碑刻形式
模仿,只不过用狼替代
龙形
六螭而已。德罗普
这个质疑还比较慎重,但他指出碑首是对中国碑刻似是而非
模仿,这
点是很重要
。2012年初冬
在纽约大学
古代世界研究所(ISAW)与著有《突厥在中亚:考古与历史研究》
泽伦·施塔克(SörenStark)聊天,说到布古特碑
性质与所谓母狼主题
问题,他并不赞成母狼说,他认为那只是龙(六螭),但因为粟特人不善于处理石头材料,对中国碑刻
形式和技艺又不熟悉,所以碑首龙不像龙,碑趺龟不像龟。——
说这些,当然不是想证明现在已经有足够
理由否定母狼雕像,事实上证据还很不充分。2013年夏天
在土耳其和参与土蒙两国联合调查古突厥遗迹项目
坚吉兹·阿伊尔马兹(CengizAlyilmaz)再
次谈起布古特碑,他依旧坚信那是母狼哺育小儿
雕像。2014年夏
和同事在吉尔吉斯斯坦
布拉纳(Burana)访问八剌沙衮(Balasagun)古城遗址,见到陈列室里
唐碑碑首残件,那种雕刻风格让
再联想起布古特碑。
突厥人是否称自己为狼种?这是个值得思考
问题。《旧唐书·突厥传》记录突厥毗伽可汗对唐朝使者袁振所说
话,有“吐蕃狗种”,是贬斥吐蕃
话。游牧文化并不贱狗,恰恰相反,狗是人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