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意识到,北京是首都,是政治和g,m
中心,是全中国人民向往
方圣地。于是,有人率先把他
志愿填
“北京大学”四个字。随后,所有
同学都把志愿写成
北京大学。
也
样。
当然,结局是无录取,命运决然地公正。
中国社会,又有
制度。
无论什人,都可以报名去考那事关你命运前程
大学。
从新乡回来,离还有四天。因为高中没有毕业,只能找出初中课本抓紧复习四天,便和
些同村青年
道,到几里外
个学校,参加
次对
来说是莫名
,就像抓紧吃
几口饭食,又匆忙地奔上
人生与命运
老道
样。
记不得那年都考些什
内容,但却记得,作文
题目是《
心飞到
毛主席纪念堂》。这个题目,充满着悲伤和轰轰烈烈
g,m气息。清楚地记得,在那篇作文里,
写
站在自己亲手修
大寨梯田上,眼望着北京天安门,心里想着毛主席生前
伟大和光荣——在那篇作文里,
狠命地抒发
对伟大领袖
某种空洞浩大
感念和情感。因着自己那时正写着长篇小说,而那篇作文,也就自然写得很长,似乎情真意切,壮怀激烈。作文要求是每篇千字左右,每页四百格
稿纸,每人发
三页,而
却整整写
五页。因为稿纸不够,举手向老师索要,监考老师大为震惊,走过来看
满纸工整,
笔
画,在别人两页都还没有写完时,
第三页已经写满。于是,监考老师就在考场上举着
作文,大声说,像这个同学能写这
长
作文,字又认真,句子顺畅,那是
定能考上大学
。希望别
同学,写作文都要向
学习。
不知道当时
监考老师是来自哪里,但他
番话,让所有考生在那
瞬之间都把目光集中到
身上,像
个时代都把目光集中到
北京
天安门城楼上
样。
然而那年,没有考上大学。
们全县,无
人考上大学。只有偶或几个,考上
当地师专。而
所在
考场,上百考生,连考上中专
也难求
个。这集体
落榜,还有
个原因,就是集体去报考志愿那天,上百个考生,无
人知道,中国都有什
大学,省里都有什
大学,洛阳都有什
学校。问负责填报志愿
老师,志愿应该写到哪个学校,老师说,你们随便填嘛。
问:“随便也得写个学校名啊。”
老师说:“北京大学和河南大学都行。”
问:“北京大学在北京,河南大学在哪儿?”
老师说:“可能在郑州。”(实际在开封)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